廖凡1997年毕业后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话剧就是孟京辉的《思凡》,第一次主演的电影也是孟京辉的《像鸡毛一样飞》,而且还是“救场”。孟京辉作为话剧导演执导电影,竟然使一个演员在镜头前紧张到脸红,只能换人,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来接,廖凡特别痛快“片场救火”,让孟京辉发现他进入表演的相当“狠”“敢”,和别人不一样。
后来一起排话剧的时候,廖凡正好有机会参加一个香港电影名导的选角,明星众多,孟京辉看出来廖凡挺犹豫的,作为朋友便劝他去那边。但廖凡最终选择了留在孟京辉的话剧剧组,孟京辉深深感慨廖凡这些年“真不容易!他现在能成功,因为他一直在坚持,他的用功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
孟京辉曾评价道:“廖凡在《半生缘》中的表演,陈建斌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的表演、黄渤在《活着》中的表演,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当代话剧表演上的最高水平。”
但这部剧之后,陈建斌就离开了话剧舞台。戏演完后,陈建斌跟孟京辉说,我得演俩电视剧去了。孟京辉以为他是没饭辙了,结果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陈建斌连房租都交不起了。当时陈建斌住在一个筒子楼里,一个月的房租是800块,但他身上只有5、600块钱了,再继续演话剧我就没地儿住了,所以他就转头拍电视剧挣点钱。
这一转头就是许多年,陈建斌再回到舞台已是多年以后。虽然一直有话剧在找他,但他找不到当时和孟京辉排话剧的那种热情。他说:“没有热情,话剧没法儿演。但我的热情在电视剧和电影里消耗殆尽。”
胡军因为话剧演员的母亲的建议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成了与孟京辉摸爬滚打创作《秃头歌女》、《等待戈多》的战友。当时他和孟京辉还有郭涛、张一白、张扬等人成天玩儿在一起,穿着脏兮兮的大棉猴,为了多睡十分钟,不梳头、不洗脸、不刷牙就跑去上课,中戏的老师还夸他们 “这样挺好,没功利心”。胡军当时在学校和孟京辉排了不少剧,多半儿都是男一号,但毕业后到了人艺却开始了龙套生涯,作为曾经的班长,他觉得颜面扫地。
曾经有媒体评价1999年以前的先锋话剧舞台为“孟不离涛”。郭涛是孟京辉的代表作《恋爱的犀牛》的首版男主角,由他说出的“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这段独白,已经成了文艺青年必会背诵的经典台词。郭涛的另一个文艺梦是唱歌,虽然“外表不够俊美,与歌手基本无缘”,但2012年《恋爱的犀牛》千场时,孟京辉为郭涛在舞台圆梦,请他作为表演嘉宾现场演唱《柠檬》,十分动人。
袁泉大学毕业后一个月,就已经站上话剧舞台排大戏了,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素人演员。虽然袁泉在排练场努力扔掉常被宣传放大的“仙气”,但在孟京辉心里,袁泉绝对是最有女人味的演员——“有超乎一般女性的神秘感”。因为舞台灯光、距离的特殊,舞台妆会比影视妆浓很多,但袁泉却多以近似素颜的淡妆登台,效果也很好。
当被问到目前最喜爱的“孟氏演员”,孟京辉一点也不像其他导演那样打太极:“黄湘丽,必须是丽丽。她现在状态太好了。”
黄湘丽受表扬的原因颇具戏剧感。她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成都演出卖了满场,但观众都在台下摆龙门阵、嗑瓜子、还有人抽烟、小孩子在过道里跑前跑后。黄湘丽登台居然毫不怯场,她无视观众,弄弄这里、弄弄那里,居然让800个随时可能离场的观众进入了一场情感细腻的独角戏。孟京辉眉飞色舞、喜不自胜,连连用“不可思议”夸她。
孟京辉作为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的导演,在和已成熟的明星合作中,摩擦难免,对此,他自称“有招”。
“经常有明星跟我说‘咱一定要合作一个剧啊!’还有人举着酒杯扑过来就表白爱艺术。真XX虚情假意!”孟京辉很能在第一时间就看出哪些明星能合作,哪些不真心,哪些压根登不了台。“和谈恋爱一样,对上眼才行。”
而如何能对上眼?易于合作、档期适合……孟京辉都不怎么考虑这些问题。他更关注明星的内心能量:做戏剧肯定比做影视、电视剧寂寞,要是自己演话剧都不过瘾,那就别来了。心里揣着事儿来,心还怎么给表演发力?
孟京辉对演员会“先把他摁到水里,再救他。溺水的感觉让他很慌张,这时候你给他一根宝贵的稻草,一旦他抓住就会发挥全身的力气,这根稻草就能变大,变成一叶方舟,让他乘着继续往前走。”当那些“水性不太好”的演员,被强行“摁到水里”时,就会面临“危险”。当年合作《艳遇》的夏雨、高圆圆,就一度在排练中发蒙甚至崩溃。
但孟京辉说排练场是一个特别奇怪的能量场,能使演员从崩溃到灵魂附体,激发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老天给的奇幻力量,夏雨、高圆圆发现“哦,原来我还可以这样”。孟京辉称这方法是自己独有的:“有的导演就让演员光溺水,不知道要干嘛。有的导演让这个演员很安全地坐在船上,结果最后演员奔另一边去了。最重要地是在他有溺水感的时候,你要去救他,让他感觉到你给他的东西很重要。”
孟京辉又否认自己控制欲强:“我愿意挖很多渠,让水自然流到一个地方”。孟京辉能抓住明星平时不为人熟知的一面,并表现在舞台上。比如当时经常在镜头前饰演孤独忧郁的青春小生的刘烨,孟京辉发现他其实有非常幽默的一面,便在合作《琥珀》时,将这一点与他既往的诗意风格融合起来,为刘烨打开了一扇以前影视作品中没有的表演新门。而多年以后,刘烨在微博上成了因爱抢沙发爱搞笑的“火华社社长”,对此孟京辉大笑称:“他就是那样啊,与其让一个角色控制一个演员,不如让演员来控制角色”。
说起郝蕾,孟京辉情不自禁感慨“我越来越喜欢郝蕾了。”大家都认可郝蕾在舞台上有能量,但总觉得她太过棱角凸显,但孟京辉却能从郝蕾身上发掘出女演员中少有的稳健、大气,例如《柔软》中,郝蕾饰演一个做变性手术的医生,却爱上了来做手术的男人,全剧一直在谈论性、变性的话题,非常直白坦率,但郝蕾却很干净、温柔地处理了这个角色。孟京辉说郝蕾每个舞台处理都见棱见角,但十分圆润,“特奇怪!”
说起明星演话剧,孟京辉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明星有什么好看的呢?我就不太明白有什么好看的。观众你买票来看话剧不就完了么。无视明星!这更牛X吧?”
孟京辉相信,随着观众看过的剧目越来越多,审美水平也会逐渐进步,“看过十部话剧的人和一部话剧没看过的人,人生都不一样”。所以话剧无需明星,喜欢的、有文化涵养的观众自会走进剧场。他甚至很执拗,表示愿意看话剧的就来,不喜欢的就别来,“你该干嘛干嘛去,想看明星?看你的电视剧去!不就完了么。”而在与明星合作的过程中,孟京辉也没有把他们当明星、艺术家,而是当做有共同美学趣味、生活趣味的人,这样大家合作起来就很舒服、流畅。
对于自己这些各有特色的作品,孟京辉认为他们的舞台性格是共不变的。即——舞台制作非常恰当、有形式感,演员表演极有现场冲击力,剧本有文学上的深度,又在剧场里有升级。所有的戏最后都是要直指人心、感动观众,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娱乐、教育、想象、创造合在一起:“看我的戏剧,表面上好像挺有声有色、高高兴兴的,实际上内在有一种忧愁、有一种诗意,甚至有一种强大的孤独感。”孟京辉这样说,“有了这些东西,你一说出话来别人才能听得进去。”
从本文不难发现孟京辉挑选演员的标准:特别粗厚沙哑的东西和细腻纤细的东西都有。这种张力和变化,就是孟京辉所使用演员的鲜明标签。廖凡、郭涛、郝蕾、袁泉……都不例外。
不少人因此说孟京辉慧眼,在演员还是未有太多经验与名气的“素人”时期就能选中他们进行合作。可孟京辉却认为这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是不自知的相互吸引。他说:“有能量的人会聚集在一起,有理想的人会聚集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大家气味相投,就在一起聊起来、玩起来、做起来”。
回想这二十多年,各路明星在自己的舞台上来来去去,一直在台下凝视着他们的孟京辉感慨:“我没变,他们一直在变。有钱了,有名了,热情更多或者更少,但这都很好,我需要不一样的演员站在我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