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走向共和》二轮搁浅 引出影视剧十大争议人物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1日03:53  北京娱乐信报

  一部《走向共和》让观众重新认识了一批历史人物,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据悉,由于剧中人物引起了太大争议,该剧原本要在央视开始二轮播映的电视剧继续播出的计划也搁浅了。然而,细看一下我们的银幕荧屏,近几年来,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还真不是少数,本报记者特整理了其中10位。

  秦始皇

  争议指数:

  争议剧目:电影《英雄》、《刺秦》,港版电视剧《秦始皇》,内地电视剧《秦始皇》

  争议原因:从历史科学的范畴来说,嬴政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争议的人,他既是统一中国的始皇帝,同时又是焚书坑儒、涂炭生灵的大暴君。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他的历史功过和品德行为进行重新认定和评价。所以根据他的生平拍出来影视剧也必然充满了争议性。这在电影《刺秦》、港版电视剧《秦始皇》中表现充分。然而到了近期推出的大片《英雄》中,秦始皇被升华成一个值得佩服、尊敬的大智大勇之人,甚至连他的众多对手也认同他的政治理想,最后放下刺刀,舍身舍义谋求天下了。人物性格的单一,可争议点的减少,让《英雄》这部电影代替秦始皇成为了最可争议的内容。

  雍正

  争议指数:

  争议剧目:《雍正王朝》、《雍正.小蝶.年羹尧》

  争议原因:44集连续剧《雍正王朝》播出后,引起极大的争议。有人说,二月河运用统计学加人道关怀拯救了清朝著名的血滴子发明家雍正皇帝;有人说,《雍正王朝》是首先把握住了历史,其次正确理解了文学并完美地运用其手法,再其次,调动一切电视手段和声响效果寻求最充分的表现力;有人说,《雍正王朝》“超越”了一般帝王剧,它颠倒黑白地把专制制度下的腐败说成是由于舆论太宽松、“清流”、“清议”太多,公然主张依靠家奴、酷吏来消灭清流、清议……总之,这部剧播出后,在大部分人心目中杀功臣、杀兄弟、行苛政、用酷吏,甚至还有野史传说他弑父杀子,形象并不高大的雍正皇帝成了一位为国为民、辛苦操劳、最贤达、最中庸、最孝悌、最有人情味的明君。

  和(王申)

  争议指数:

  争议剧目:《铁齿铜牙纪晓岚》《梦断紫禁城》、《乾隆王朝》、《七品钦差刘罗锅》、《宰相刘罗锅》

  争议原因:近期观众越来越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应该说是和王申了。刘罗锅斗和王申、纪晓岚也斗和王申,和王申就没个闲着的时候,最后他还在《梦断紫禁城》亲自登场,做了一回主角。而据清史专家介绍,我们现在所拍的电视剧并不符合史实,最简单一点纪晓岚才是个大胖子,而和王申其实是一个美男子。和王申通满、汉、藏、维吾尔四种语言,写诗有一定水平。他是高官,掌管国家内政,是理财能手,他有才华,处理政务得心应手?熏也是一位老练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但和王申是个大贪官毋庸置疑。当和王申被赐死时,就有“和王申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然而,随着和王申的电视剧增多,和王申的形象也越来越“高大”,在《梦断紫禁城》、《乾隆王朝》中,和王申已经逐渐打破了其反面人物的惯有模式,成为了一位历经情感纠葛的“正人君子”。

  曹操

  争议指数:

  争议剧目:《曹操与蔡文姬》、《三国演义》

  争议原因:曹操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又颁布“屯田令”,大力发展生产,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其《短歌行》等诗歌传遍天下。由于《三国演义》的原因,在一般大众心目中,曹操的形象定位是奸相、奸贼、汉贼,他的格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更让一般人难以接受。

  然而近年来,随着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认识,曹操的形象也逐渐“改变”。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他就是以一代枭雄的形象出现。到了电视剧《曹操与蔡文姬》,濮存昕扮演的曹操不仅不“奸”了,还英俊潇洒,一股文人气,甚至还与才女蔡文姬有了“非一般男女关系”。

  武则天

  争议指数:

  争议剧目:冯宝宝版《武则天》 、刘晓庆版《武则天》、斯琴高娃版《大唐御史》、归亚蕾版《大明宫词》、张青版《上官婉儿》、王姬版《京都疑云》、贾静雯版《至尊红颜——武媚娘传奇》

  争议原因: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能。她在位时,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因此,其故事之多可以想像。不过,到目前为止的大部分影视剧在表现武则天时都是正面称赞为主,也有小部分讲述其强硬的统治手段。应该说,在内地电视剧中,刘晓庆版《武则天》和归亚蕾版《大明宫词》应该是影响力最大的两部“武则天”电视剧,描绘的武则天形象相差不远,前者更全面,后者更人性。

  孝庄

  争议指数:

  争议剧目:电视剧《孝庄秘史》《康熙王朝》、《庄妃轶事》

  争议原因:孝庄皇后,年仅13岁就嫁给了清太宗皇太极为侧室福晋。皇太极死时,孝庄32岁,她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了皇位,改元顺治。她“母以子贵”晋封为皇太后,顺治死时年仅24岁,由8岁的康熙继承皇位。康熙尊自己的祖母为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幼主,为清初的繁荣和稳定立下汉马功劳。史学家对其评价甚高,称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深受各朝各帝的尊敬。然而也有野史称这位太后晚年改嫁,与自己的小叔子、执掌清王朝摄政大权的睿亲王多尔衮结婚,甚至还传说孝庄和多尔衮合谋,将自己的丈夫皇太极杀死。《孝庄秘史》、《庄妃轶事》、《康熙王朝》等多部涉及孝庄的电视剧中,对这位皇后的描写都以正面为主,但在她和多尔衮之间的情爱纠葛上出现了不少争议。

  吕不韦

  争议指数:

  争议剧目:《刺秦》、《吕不韦传奇》

  争议原因:有秦始皇的影视剧里就会有吕不韦的身影。随着拍秦始皇的影视剧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有制作人觉得不能“让吕不韦活在始皇帝的阴影下”,开始拍摄《吕不韦传奇》。吕不韦的确是个传奇人物,他是战国末年秦相。原为家累千金的阳翟大贾。助庄襄王即位后,任他为丞相。太子政接王位后,更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时他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他派人编写的《吕氏春秋》更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在电影《刺秦》中,陈凯歌扮演的吕不韦是典型的“仲父”形象,老成而富有计谋。而到了电视剧《吕不韦传奇》中,张铁林扮演的吕不韦则从一个浊世翩翩佳公子逐渐发展成一代枭雄。为谁拍传记,正面的素材自然要多一些,吕不韦终于提升到一个新的级别。

  慈禧太后

  争议指数:

  争议剧目:《走向共和》、《火烧圆明园》《少女慈禧》

  争议原因:在我们的惯有印象中,慈禧是一个专制、腐败,甚至残暴的女人。一些影视剧中曾经这样表现慈禧的残暴:慈禧和太监下棋时,太监失言说:“我吃了你的马。”慈禧听后大怒,杀了这个太监。而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慈禧成了“一个政治家,而且是一个优秀出色的政治家,是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老太太。甚至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的银子修建颐和园以及大搞生日宴是“为朝廷争面子”。为了表现慈禧的慈祥,剧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慈禧在听小宫女唱昆曲时,埋怨小宫女唱得不好。宫女反口说:“我唱得不好,你来唱!”慈禧听了只是一笑。

  电视剧《少女慈禧》是港台拍摄的,反映的是少女慈禧温柔多情的一面,因为打出的就是野史的招牌,所以观众也不会拿它当正史看,纯粹戏说,纯粹娱乐。而《走向共和》却以巨作之姿全新演绎了慈禧太后,对观众的影响力巨大,人物引起的争议也是巨大的。

  李鸿章

  争议指数:

  争议剧目:《走向共和》

  争议原因:李鸿章是清末大臣、洋务派和淮军首领。提倡“自强”、“求富”,开办近代军事工业,设立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津榆铁路、开平煤矿等,建立北洋舰队。梁启超这样评价过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在《走向共和》中,我们看到的李鸿章是这样的,他的性格走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争取朝廷各方支持办洋务,那时他奋发有为,把洋务运动办得有声有色。第二阶段是在签订“马关条约”以后,李鸿章背上了汉奸的骂名,他万念俱灰,一度曾想自杀。第三阶段是在李鸿章考察回国当了两广总督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新的飞跃,对康梁变法、孙中山力主革命的思想持赞成态度,但限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他始终不敢迈出行动的一步。

  而在《走向共和》播出后,有专家就提出,怎么这样美化李鸿章?实际上,李鸿章就借洋务运动发足了洋财,成为“富甲天下”的大官僚买办。北洋水师从外国进口的部分军舰,有的根本打不了仗,有的就是哑炮,可这些次品都是以优等舰进口的,亲手接办的李鸿章从中狠狠捞了一把。1896年李鸿章与俄国签订了拱手出让中国主权的中俄密约,其中有一纸议定书:若中东铁路修成,道胜银行拨300万卢布给李鸿章作酬谢。为此,这个银行还专设了“李鸿章基金”,这些“酬金”都悄悄落入李鸿章个人腰包……

  袁世凯

  争议指数:

  争议剧目:《走向共和》

  争议原因:毫无疑问,袁世凯在过去所有的影视剧中都是一个绝对反面人物,绝对的野心家、阴谋家,是一个大腹便便、野心勃勃的窃国大盗形象。而在《走向共和》中,早年的袁世凯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物,他担任驻朝鲜使节被撤职查办,落难之后投奔李鸿章。他赞成维新,参加强学会,支持光绪的新政,是当时政坛的重要人物。他和孙中山的根本区别在于,孙中山完全是出以公心,为民族,求解放,一生奔波;他则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才去干,客观上也做了一定的好事,但最后野心膨胀,成为一个遗臭万年的人。经孙淳饰演的袁世凯给人乱世枭雄的感觉,许多观众看过这部电视剧后都表示对“袁世凯”颇为欣赏,正因此,袁世凯这个人物从“无争议”到“争议巨大”。

  总评:表现人物不能简单地脸谱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认识到这一点,对历史难免会有误读之处。在有充分的历史事实和逻辑推理的前提下,通过影视剧重新解读历史人物,这是必须也是必要的,然而,重新认识不能胡编乱造,不能断章取义,不能矫枉过正。因为,历史作品的力量在于真实。信报记者 任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