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薇 《独行侍卫》剧照
本报记者报道 日前,第五代导演吴子牛带着他最新完成的电视剧《热血忠魂之独行侍卫》在怀柔让记者们先睹为快。谈话刚开始,他就对记者遗憾地表示,要不是非典,这部剧早该和北京观众见面了。相对于前年他第一部电视剧《天下粮仓》开播前的忐忑,现在的吴子牛显示出了更多的自信。以下是记者和吴子牛的对话。
记者:这段时间电影导演拍电视剧的情况屡见不鲜,但无论是滕文骥的《书香门第》,还是夏钢的《亲情树》,观众的反响都不如预期的好。对此,你怎么看?
吴子牛:这一个半月我正好在国外休假,只是在网站上看了一下这几部戏的情况,但我没有完整地看过,所以我只能说自己。
电影导演在刚刚拍电视剧的时候,可能有点曲高和寡。比如我前年第一次拍电视剧《天下粮仓》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这个问题。从前只需要拍几十分钟的东西,现在却要拍几千分钟。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都是不同形态的。但是我觉得还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只要根据单元,适当地进行处理和匹配就可以了。
其实电影导演拍电视剧的很多,但成功的却不是很多。可能有一个选材的问题。选择的依据第一是个人的,第二是市场的,这很复杂。比如一个导演特别喜欢战争题材,但投资方不喜欢,而投资方喜欢的,他又不非常喜欢。怎么办?第一年拒绝,第二年拒绝,到第三年还能拒绝吗?
不管是电视还是电影,一定要面对受众。所以做导演的必须要研究观众心理,必须要和观众有交流。我记得我上大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就告诉我们,一个作品的最终完成是在和观众的交流中完成的。可是我们学了四年后谁都没有理解,十年后也没有,等到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市场的时候,
我们才慢慢开始领悟。这个代价是极残酷的。
现在我正在着手拍我的第三部电视剧《汗血宝马》,它和前两个又完全不同,是写普通人的,写普通人在非常年代,在新旧交替的时候怎么面对自己。《独行侍卫》具有英雄色彩,而《汗血宝马》具有的则是反英雄色彩。
记者:电影导演拍电视剧的人中成功的不多,你怎么看?
吴子牛:不好说。有选材的问题,投资的问题,有自己从电影到电视转化的问题。作为演员来说,这两者之间的转换是没有问题的。其实现在很多人已经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就把电影和电视拴到了一起,这是一种软捆绑。
记者:你过去看电视剧吗?
吴子牛:主要是看演员。我了解中国的演员都是从电视里了解的。现在有很多导演愿意用一些功成名就的明星,他们有着固定的个人风格和观众群体。这样的演员对于作品来说是一种保障。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过于顽固。我觉得中国这么大,好演员很多。但实际上,观众和制作人还是急功近利,追求“明星效应”。长此以往,还是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记者:但是你好像一直也在尝试着一些东西,去逐渐完成市场化?
吴子牛:我现在拍电视剧,一旦收不回成本,或者观众反映不好,肯定不行。以后我还要拍电影,所以一定要对投资方负责任。现在不少电影在国内不易收回成本,只能依靠海外发行。为什么大家都在用海外的明星,这是很痛苦的。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张脸,很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