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是从《末代皇帝》、《变脸》、《洗澡》等影视作品中了解朱旭的。也难怪,自从1991年演完《芭芭拉上校》后,朱老爷子已经阔别话剧舞台十二年了。日前,记者在北京人艺《北街南院》的排练场又看到了他那熟悉的身影,他给记者挨个数着台上这些大概可以分为七八拨不同时间走进人艺的演员,让人对这位在人艺呆了一辈子、演艺年龄超过50年的老演员肃然起敬。而看着何冰等年轻演员对词儿时,偶尔和朱老爷子开上几句玩笑,又让人觉得他是那么的可爱。
人艺元老 情系舞台
朱旭是华北大学表演系1949年的毕业生,从1952年北京人艺建院后就被分配到那里。在人艺舞台几十年,连他自己都已经想不起来究竟演过多少出戏了,“大概得有上百个角色吧。”
对于很多舞台剧的演员通过影视剧大红大紫,朱老爷子坦率地说:“我当时从舞台上转到电视剧上,只是觉得不直接面对观众,就没那么大的负担了。”说起两者的差异,他说:“很多人觉得舞台上表演很夸张,其实那是外行话,观众的眼睛本身就会推特写,一味的夸张是不行的。有人说电视剧不好,可就是一个不怎么样的电视剧还差不多有1000万观众在看,这相当于话剧演满场要1万场,真是够演一辈子的,所以演员要不利用电视手段真是太傻了。但演舞台剧也确实锻炼演员,就说这个台词问题,以前周总理来看戏就总说听不清,这个技术难题我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攻克。”
拍戏精心 玩不落空
说起正在播出的电视剧《似水年华》,朱老爷子很自然地想起了合作对象邱心智和刘若英,“我原来演话剧的时候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还要抄一遍剧本帮助记忆,我总提前把我的台词做成卡片,后来邱心智也学会了。刘若英也是很认真的演员,她把我早期演的话剧盘都借去,晚上有空就看。”
说起朱老爷子年轻时,也是个很好玩的人。他兴奋地说:“我一直是人艺俱乐部的主任,我年轻的时候组织足、篮、排球的比赛,恨不得一天三场;在学校的时候我就会吹萨克斯,还会拉板胡、二胡,大提琴也能拉,就是爱玩,什么都玩。”此外,他还披露自己从小就爱唱京戏,“我是个戏篓子,宗马(连良)派,唱老生和花脸。”
面对不幸 乐观人生
看着朱老爷子一脸的乐观劲儿,怎么也想象不到他的两个儿子都有先天耳聋的残疾。“在大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叫他没什么反应,后来带着他找了很多名医也没治好,八年以后我们有了第二个儿子,也是这个毛病,所以也就没再治。”当记者问到是否曾为此担心时,他说:“也没怎么发愁,想怎么也得有饭吃。那时候,我们剧院有个很棒的道具师傅,教他们做一些纸活儿,好在两个孩子手都很灵巧,现在大儿子在人艺做道具。二儿子是摄像。我这个人就是什么事都乐观。”(记者和璐璐)
(来源:北京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