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周晓文,三年级时进入中国第一所外语学校学习。尽管如此,但他的外语并不好,因为他五年级时便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后,他没上高中,而是去当了兵,当兵那年,他正好是15岁。虽未能上高中,可他在河北张家口当兵的那段日子,学了不少东西,因为他当的是特种兵,学的是无线电通讯,也学了手枪射击、军事地形等,只是后来才发现自己所学都是跟特务有关的本领,现实生活中实用性不强。
当兵期间,他特别渴望知识,但那时他就只有两本书,这怎么够呢!于是有一次,他就与七八个北京兵在一个完全没有星星、月亮,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一起去当地的师范大学的图书馆“偷书”。正是那次偷书的经历改变和决定了他一生的人生轨迹。因为那次他与别的兵摸着黑爬进图书馆瞎“拿”了几本书溜出来后,他就与其他人分了这些偷来的书,结果他分到的是特别厚的二本精装书。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两本书就是一本书,因为它是一本名为《摄影艺术表现方法》的书的上下册。他得这本书后,一直把它藏在被褥下,三五天没敢拿出来。
后来就是这本书对他从事电影的人生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令他的人生起了转折性的变化。“这本书带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它从胶片感光、透视、影像说,由浅到深,我不知看了多少遍,在部队余下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两册书一直陪着我。”周晓文说。“可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两册书竟然就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教材。”
吴天明对周晓文的知遇之恩
正是因为这两册书让周晓文对摄影有了很大的兴趣,于是他自18岁从部队复员后,就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待他考上了北电摄影系以后,发觉系里所发的教材竟就是他所偷来的、已经自学得烂熟的那两册书。于是后来他就在课上偷着看他从北电图书馆里借来的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导演、电影剪辑、电影编剧等各方面的电影书,从那时开始,他便又产生了想当导演的念头。周晓文说,本来当初他也曾想报考导演系的,可是那时北电还恢复导演系,因为那时的导演教师们均还关在牛棚里呢。
待北电毕业后,周晓文便被分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当了摄影助理。在西影厂做摄影助理的日子,他一直被人欺生和小看,于是他就更加坚定了要做导演的想法,而开始处心积虑地为自己创造当导演的机会。
直到1983年吴天明当了西影厂厂长之后,他才有了机会,因为吴天明早就看好他。他第一次去找吴天明时,吴天明便意味深长地跟他说:“你是我看准了的导演,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实现你的愿望,可是你得先等我的翅膀硬了。”吴天明此语一出,他就放心了,而且三年之后他真的就得偿了所愿,拍了他的电影处女作《他们正年轻》。
《二嫫》令其扬名国际
周晓文说,他至今拍了11部电影,但是其中就有4部被“毙”了,其中有一部在各城市放到一半即被停了的、由姜文许晴主演的《秦颂》。后来他痛定思痛,经过长时间的反思后,拍了为他已赢得了国际电影节许多大奖的电影《二嫫》。拍完《二嫫》后,他终于明白,以前他都只是在耍小聪明而已,那些耍小聪明的电影反而很难为他赢得大奖,倒是像《二嫫》这样不需耍聪明的电影更易赢得观众和大奖。
同样因为《二嫫》的缘故,美国名校哈佛大学邀请周晓文去讲学。于是他作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中国的导演,赴哈佛为美国读电影学科的学生们讲了一年的中国电影。
电影大导改攻电视剧
一年后,他再次回到了中国。然而在他回国后,中国电影业更加不景气,反倒电视剧风行起来了。在这种情形下的某天,有人来找他拍电视剧,他犹豫地对那个人说:“我又没拍过电视剧,能成吗?”经过朋友的劝说,最后他还是同意试试看。
周晓文,曾导过《大撒把》、《狭路英豪》、《秦颂》、《二嫫》等名片,又是第一位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的中国电影导演,近几年因执导了电视剧《吕不韦传奇》、《大脚马皇后》和金庸大剧《天龙八部》而广被关注。(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