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毅与恩师陈耀川 制作人陈耀川首度披露打造流行偶像全过程
炮制女朋友易,炮制男偶像难。
炮制女朋友,只要自己看得顺心如意;炮制男偶像,却要鼓动千万人为他雀跃欢呼,分寸稍有偏差,就会引来讥笑轻蔑,偶像即刻变成“呕”像!
常听到抱怨:内地歌坛无偶像,不是没人做,而是做得实在不高明。但偏偏有人不信邪,非要在内地“捞”出一个会唱歌的万人迷不可,此人就是新索音乐华语音乐部总经理陈耀川,他曾因写出《忘情水》(刘德华)、《走在大街的女子》(林忆莲)而一举成名,近来风头正劲的陆毅就是他在内地“处心积虑”完成的“第一件作品”。据悉,《非同寻常》首发12万张,目前销售势头直冲30万张大关。陈耀川日前接受记者的采访,首次透露“炮制”偶像歌手陆毅的全过程。其中不乏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炮制第一步:挑人形象健康和与众不同是首选条件
刚到内地就职的时候,陈耀川面临多种选择:当时,内地歌坛青春偶像、R&B以及乐队三股风潮并涌,权衡后他选择了做偶像,“现在内地歌坛发展轨迹和当年台湾很相像。1986年以前,台湾歌坛是实力唱将当道,之后香港歌手大举抢占市场,以华丽的包装和炫目的舞台表演红极一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本地的偶像开始崛起,到F4扬威之际,偶像狂潮席卷歌坛,至今依然声势迅猛。内地歌坛目前实力派人物接二连三涌出,缺的恰恰是偶像。F4的成功表明,内地市场相当渴求这类靓丽偶像的出现,有期待就意味着无穷的商机。”
三年前,陈耀川曾为周迅量身制作了一首《飘摇》,那时他就已有“炮制内地重量级偶像”的念头,无奈最终周迅花落华纳,他没有机会一展身手,但不久,他又相中了各方面素质都属上乘的陆毅。
听说陆毅签约新索当歌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真会唱歌?”这在现在看来或许不是问题,但当年的陈耀川就有了自己预见性的考虑:“他唱得真不错,比我以前碰到的好多港星好,而且进步很快,自己投入半年时间练歌录音,是个完全可以把歌唱当事业进行下去的艺人。”
陈耀川又忍不住自亮“底牌”,原来真正让他下决心打造陆毅的理由是他独特的气质:
“身在娱乐圈,却没沾染虚华浮躁的灰尘;外表帅气倒在其次,拥有积极正派的亲和力与谦虚腼腆的平凡气质,才是最吸引人的魅力。”陈耀川认为,偶像要出位,形象健康和与众不同是首选条件,歌艺可以培养,气质却是不能强加的。
炮制第二步:选歌挖掘偶像深层气质
人选定了,那让他唱什么歌才最贴切呢?
陈耀川觉得,单单把陆毅塑造成很表象的帅气小生,有点委屈了他:“陆毅外表的单纯率真,绝不意味着要用肤浅俗套的歌曲相衬,相反,第一张专辑应当适度挖掘陆毅内心的沉淀。”
于是,他把陆毅的唱片角色定位成:用略带伤感而优雅的告白打动人心。接着陈耀川如此概括他的收歌原则:“这次我们不洒狗血(台湾歌坛对极度煽情的口水歌的戏称),只用自然简单的手法吸引听众注意陆毅的深层气质。”如今,我们可以在《非同寻常———陆毅的音乐告白》中反过来深刻地体会到这个初衷,所有歌曲都运行在这既定的轨道周围,没有跌宕起伏,悲伤点到为止。
当然,深谙娱乐圈游戏规则的陈耀川一定忘不了炮制“卖点”。让陆毅和香港歌手卢巧音对唱《至少走得比你早》就是手段之一。之所以选择卢巧音,其中也有不少内幕。起初陈耀川圈定的人选是蔡依林,但蔡也刚刚发片,实在没有档期;也考虑了莫文蔚,但又觉得两人的特质不那么贴合,搭在一起怪怪的;正好当时隶属香港“索尼唱片”的卢巧音靠着《好心分手》人气直升,于是陈耀川动了把它改编成合唱版的念头,歌曲本身已有畅销保证,又能借卢巧音提高陆毅在香港的知名度,一举两得。
接下来是同样非常关键的拍摄封套和内页照片,陈耀川同样坚持与音乐相符的“多一点深沉”原则,实际效果与先前陆毅的阳光造型区别不小。对此,陈的解释是“要让你回味陆毅不一样的‘深色心情’。”
炮制第三步:攻坚调整港台经验以适应内地市场
虽然陆毅很努力,公司很重视,歌迷很捧场,但在精心炮制的过程里,让陈耀川头痛的挑战也一直没断过。
比如,在给陆毅录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两个:一是他对作品的感情把握不精准,二是他的演绎技巧,尤其对尾音的处理不太成熟,陈耀川总结为“懂得放,不懂收”。后来,陈耀川通过刺激陆毅的“演戏神经”来帮他克服,让他把歌词想象成意境丰富的画面,难题迎刃而解。
但是,陈耀川说,随着在内地工作时间渐长,他越来越感到自己面临的更大挑战并不是这些细节,而是打造内地偶像需要他把以往在港台积累的经验重新调整,“当年台湾地区的偶像,如‘小虎队’像一张白纸,逼得制作人找素材堆积其偶像魅力;香港地区的偶像才华呈多元化发展,可供选择的素材较多;而内地偶像介于这两者之间,有影视经验,但还不到多姿多彩的境界,如何把握,的确没有规则可循。”
他表示,在制作下一张唱片时自己需要更大胆地面对这个暂无答案的问题,“等陆毅做第二张专辑的时候,我想‘逼’他唱得再张扬些,除了有质感的慢歌,会用更乐队化的作品把陆毅声音里的力量都放出来。从专业角度看,陆毅的声音源很好,歌和人的感觉特别般配,应该有更大的潜力挖掘。”(北京青年报杨文杰)(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