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拆迁的尔冬强民间艺术博物馆,日前举行告别展后随即关闭。2万余件江南民间文物栖身何处?馆主尔冬强至今心中无数。
馆藏2万余件明清以来的民间文物,具体和完整地呈现了昔日江南的生活和劳动状态,是尔冬强20年来的心血。当初,身为摄影记者的尔冬强骑车、坐船、徒步,访遍江南乡村小镇,收集的民间文物包括祠堂、客堂的匾额、楹联,书房、卧室、厨房的家具、器物,劳动
生产的水车、渔船、纺机,还有刺绣、服饰、泥塑、木雕、首饰、木版年画等。1990年,尔冬强购下徐泾镇民主村的农民住宅,存放、展示这批文物;后经两次翻造,形成2栋房子、22个房间的规模。
然而,最近民主村一带填河筑路,发展房产业,周围农民都已搬迁,唯独尔冬强民间艺术博物馆因一时难觅新居,还孤零零地“钉”在那里。尔冬强说,有不少热心人曾口头邀请民间博物馆到他们那里落户,可都没能具体落实。他说,他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永久的、非赢利的民间文物博物馆,而不是把这些文物支离破碎地分多处展出和陈列。
尔冬强的遭遇并非个案。市文管委博纪处处长周丽中告诉记者,随着城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常使一些私人博物馆“搬迁”。作为文管委,理应对私人博物馆给予支持;但现在的《文物保护法》是针对国有博物馆一种体制制订的,因此无法可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队伍的扩大,私人博物馆势必越来越多。目前,文管委正在研究,根据《文物保护法》制订博物馆、纪念馆的具体管理办法,将全民的、集体的、私人的多体制、多层次的博物馆一并纳入文物保护的范畴,让文管委这一职能部门为私人博物馆“扶”一把、撑下腰。当然,这些私人博物馆是要有一定规模、质量并被文管委认定的。
周丽中说,在国外,许多现代化社区里,都有二三个私人博物馆。私人博物馆的建立,对提升社区文化含量、文明建设能起到积极作用,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其实,城市建设与保存私人博物馆并不矛盾。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就有一座浦东开发历史陈列馆,通过历史与现代的呼应,增加了文化底蕴。现在有不少新开发的小区,但缺少文化气息,如能引进一些私人博物馆,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既可解决收藏家办馆的愿望,又能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岂不是一举多得?本报记者顾咪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