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天使”,但如果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天使”,又会有什么感觉?叶童就体会过这种感受,她在斯里兰卡和尼泊尔分别透过“宣明会”助养了两位小朋友,前者是8岁的男孩阿宝,后者则是她在7月探访尼泊尔时所助养的女儿雪娜。
叶童说:“坦白讲,我只是每个月捐200元去助养一位小朋友,其他都由宣明会来安排。我们好像完全没有血缘关系,但当我见到自己助养的女儿那一刻,大家眼神触碰,见到女
儿雪娜眼中像冀盼到心中‘天使’出现的模样,我没法忘记,也觉得好感动,原来自己所做的小事情,却可以令他们生活改变如此多。”
不可一时冲动
叶童与丈夫陈国熹都没有生育打算,她说:“我领养小朋友不是当作代替品的心理,只是希望尽到自己一点力帮人,但原来即使这个小朋友不是自己所生,只要见到他们寄给我亲手画的图画与贺卡,我真的好开心、好有满足感,有时朋友来我家坐,我都会自豪地给他们欣赏孩子的作品,这个“好”字已经成为我生活一部分。”难得的是她的丈夫和她心意一样,还有更大理想,就是可以在世界各地有需要的地方也去领养,不过叶童认为即使是领养或助养都好,已是一个长远承诺,所以绝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就助养一个小孩,必须是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到。
200元制造理想
叶童在尼泊尔探访,除了与助养的女儿相见,也令她亲身感受到当地民生,原来长久以来,都是重男轻女的观念很重,她的养女每日都要步行超过15分钟去担水,她也试过挑着20多磅重的水壶,也真是一件吃力的事。
叶童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大家,就是希望大家知道自己的一点力,每个月都只是200元左右,就已经可以为别人制造一个理想,所以视乎本身力量去帮人就最好。(明、魏幼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