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今报
在中国电影业不断走向市场化,一切以观众为主体的今天,导演娄烨可谓是电影人中的一个异类。他的新作《紫蝴蝶》还未上映就引起各方面的争议。同发行方热衷宣传造势不同,娄烨这边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像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请观众们随便。”让观众满意———很难
客观地说,这部长达2小时10分钟的影片有很多震撼人心的东西在里面,但台词很少,色调昏暗,这也使得看片会充满了沉闷的气氛。除了结尾激情戏起哄笑外,记者们纷纷反映“自己是不是文化水平不够,不然怎么看不懂。”知情的记者尚且有如此的反映,不知普通观众是否能够接受这部电影。
娄烨说自己在影片里试着表达对旧上海上世纪30年代的一些感情,而每个导演都正是影片完成自己的个人理想,然后拿去问别人分享。但他同时又认为电影只能为导演自己而拍,因为导演既是作者,又是影片的第一个观众。两种论调似乎有些矛盾,在他心中到底把观众摆在什么位置?谈到观众接受度,娄烨言语既漠然又无奈。怎么样把自我的电影理念同观众相结合,是一个太理想化的问题。在一个群体里,恐怕没有人全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欢迎,又何况是电影。我承认导演可以讨好观众,而且我觉得好多题材的影片,就应该是赚掌声,博取观众眼泪的。但在《紫蝴蝶》中,好多地方是电影语言的处理需要,我在乎的正是这样一种氛围的出现……我还是希望观众能观看这部电影吧,至于大家是否满意,我也不能强求。新片风格———不变
自从5月末的戛纳电影节之后,娄烨就一直待在德国筹备自己的新片,直到《紫蝴蝶》内地看片会的前一天才回到上海。娄烨自己透露说新片将是一部反映北京生活的影片,而当记者问到下一步作品是否还会延续以往风格时,他点头承认:“因为这还是娄烨导演的影片。”
在戛纳电影节上,对《紫蝴蝶》的一致的反映就是观众看不懂,通俗地讲,电影节像一个巨大的电影交易市场,而不注视市场的片子在电影节上也将没有市场。提起“市场”的话题,娄烨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而对有人提出质疑的个人风格过浓,影响观众接受的问题他也不太放在心上。他说:“大家对于《紫蝴蝶》会有各种各样的评论,但我自己还算比较满意。我认为电影的风格应该是自由呈现的。我们不排斥有类型电影的存在,当然也不能全是类型电影而忽略了主流电影。而我的电影只是众多类型的一种。我从来不奢求(自己的电影)会给别人带来多么大的影响,我只不过是为这个多样化的电影业做了一个多样化的贡献而已。”
看来,娄烨的戛纳之行并没有给他带来多么大的触动。记者质疑《紫蝴蝶》的时间过长,节奏拖沓时,他还举出了戛纳的一个例子:“我在戛纳看了好多片子,其中有一部意大利影片,有七个多小时呢,只要你能耐得住性子看,你就会发现,它其实很好。”(王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