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复出后的新节目《小崔说事》7月初开播至今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从已统计出的收视率上看,当初崔永元以“用平常心做二流节目”这一宗旨一手操办起来的《小崔说事》初一开播就已经在新闻频道的排行榜上位居第二了。大多观众对《小崔说事》都寄予厚望,一副眼里不揉沙子的架势也提了不少意见。收集到一堆负面意见,记者再次采访了崔永元,当面挑刺,不过他倒是一副运筹帷幄的姿态从容应对。崔永元透露自己上周已经正式辞去《实话实说》制片人的工作,在采访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他本人对这个节目,已经由
最初完成硬性作业转变为现在做得顺风顺水、情绪高涨,更有很多新的创意与设想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关于内容:《小崔说事》像个索引,也像条短信,但求说清楚,无须讲明白
记者:很多观众表示,《小崔说事》每个话题都太短了,常常是我们刚一提起兴趣,就不往下说了。
崔永元:《小崔说事》现在的这种操作方式叫“引起话题”,本来只有23分钟的时间,能把三件事情对观众都说清楚已经很不容易了。你看王志的《面对面》,用45分钟就说一件事,那就要深入地、刨根问底地讲明白。但《小崔说事》不是,它就好像一个既能提供有价值信息又很有趣的手机短信,留给观众思考、回味的余地较多。
记者:但观众看着不过瘾,因为很多话题、人物确实非常新鲜、有意思,大家还想能多了解一点。
崔永元:现在台里也有把这个节目延长的打算,我还有另一种想法,就是和台里的其他节目联动。比如刚刚播出的这期节目里教快速识字法的马老,他就是个非常丰富、值得深挖的人物,现在《实话实说》已经考虑以他为中心话题做一期节目。这样一来,《小崔说事》就好像是一个索引栏目,或者也可以和平面媒体联动,毕竟有些选题发现不容易,浪费了怪可惜的。
关于结尾:开放式的结尾感觉事情还在延续
记者:观众反映《小崔说事》的结尾感觉特唐突,说完就完,事先没一点儿征兆。
崔永元:这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束方式,虽然在国内不多见但国外的很多谈话节目都是这样结束的。观众感觉唐突很正常,因为通常大家习惯了节目结束时总结陈词一番,现在这种开放式结尾还是我特意设计的。一方面,《小崔说事》不是《实话实说》那种深入探讨某一问题的节目,有一种闲聊的感觉,说到哪算哪,有时候在现场我说着说着就走了,观众也聊着聊着就休息了。另外,这种表述让人感觉事情还在延续中,意犹未尽,和我们的话题风格相符,我自己还是挺喜欢这样的。
记者:有一个观众说,“崔永元做完节目会和每个嘉宾握手,再鞠上一躬,这是我最先记住他的镜头,看上去很舒服。”但现在每次结束都匆匆收场,我们再也看不到您对观众致意了。
崔永元:有的,还是有的。只不过限于时间太紧了而把结尾的场面给删了,在每次做完节目后向观众和嘉宾致敬是我的习惯。
关于比较:把《实话实说》扔掉的幽默又找回来了
记者:有观众看了这期节目觉得您调侃快速喝啤酒的那位高磊先生“酒囊饭袋”之类的话太刻薄了,而在《实话实说》里您对专家就不会这样说话。
崔永元:这可能是个人感受的不同,我在做《实话实说》节目之初也有人提过这样的意见,后来随着节目话题、风格的严肃化,我在现场的幽默也越来越少了。现在《小崔说事》是把当初扔掉的幽默又找回来了。其实,录节目时大家也都是以开玩笑的方式对话,挺开心的,而且高磊本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记者:为什么现在我们只能听见现场观众的笑声而不给观众几个镜头呢?
崔永元:当初《实话实说》要求观众都正襟危坐,但现在《小崔说事》没有固定的观众席,每个观众都是在现场找个位子或站或坐非常随意,之所以请现场观众是考虑到嘉宾要对着观众说才会有情绪,讲得有声有色。现在来参加节目录制的观众越来越多,我正考虑以后是不是可以把《小崔说事》挪到一个小礼堂去录,开放式的,事先通知大家录制时间,这样谁想看了,下了班骑着车就过来了,多好……金力维文/刘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