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当年陈凯歌以一部《霸王别姬》赢得了众多德国观众的青睐,近日,由于他的影片《和你在一起》在德国上映,德国广播电台记者塔兹曼在柏林采访了陈凯歌。塔兹曼提出的问题主要围绕着《和你在一起》,但陈凯歌聊得兴起,不知不觉将话题引到了张艺谋和《英雄》身上。
陈凯歌称自己依然是理想主义者,但他怀疑许多自己的老朋友除了成功对生活中的一
切都已不感兴趣。提起他的老朋友张艺谋拍摄的《英雄》时,他显然持批评态度。
他说:“说实在的,我不喜欢《英雄》这部片子。我看这个电影很有问题。这部片子是空的,我不喜欢它的主题。我自己也拍过‘刺秦王’这个题材,可是我们(拍摄)的结局截然相反。我不认为牺牲个体生命成就集体是对的。”
陈凯歌在访谈中还对过去的北京表现出了缅怀之情。他感慨说:“老的生活方式已经过时了,想起北京我喜忧参半。”
陈凯歌是近期第二位向《英雄》“开炮”的文艺界“大腕”。上周,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英雄》的主题发表了类似的批评,结果引起中国网民的激烈争论。(眉)
《英雄》制片人回应
一两个人无法否定《英雄》
针对陈凯歌导演说他不喜欢《英雄》及批评《英雄》主题的话,日前记者联系上张艺谋导演,他的态度是不予置评。
而《英雄》制片人张伟平却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他可以不喜欢,但我们的影片是拍给广大观众看的,不是拍给一两个导演看的。我认为一部电影的票房市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只有保证了这一点,中国电影才能生存下去。据我所知,《荆轲刺秦王》在全国票房是1000万元,《英雄》是2.4亿元,谁更受市场欢迎,一目了然。如果《英雄》也拍成《荆轲刺秦王》那样,就不会有1100万观众去看了,所以《英雄》的成功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否定的,市场和观众已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至于说主题、内容是否空泛,这是仁者见仁的事。导演最重要的是拍出观众喜欢的片,而不是拿投资人的钱找自己的艺术感觉拍票房一塌糊涂的片。”(本报记者谢晓 实习生谭荣荣)
访谈节录
与陈凯歌面对面
陈凯歌接受德国广播电台采访时谈到了很多事情,以下摘录他谈到北京、理想和《英雄》的片段:
记者:你的新片《和你在一起》中的人物生活在北京,他们经历了居住地的巨大变化。你对此有无亲身感受?
陈凯歌:你简直不能相信,北京现在有280万辆汽车。一方面文化生活、饮食丰富多彩,这点我很享受,但另一方面我又很难过,老的生活方式已经过时了。想起北京我喜忧参半。
记者:你曾说过,你在这部片子中的13岁男孩身上看到了一个叛逆者的形象。或许你自己就是一个叛逆者,你将自己的个性投射到了角色身上,对吗?
陈凯歌:我也曾经是个叛逆者,一个幻想改变一切的革命者。可是你现在看看我,我不知道,我把我的梦想丢了。尽管如此,我如今依然是理想主义者。与此同时我感到失望,我看到我的老朋友们,他们大都是电影界的顶尖人物,但除了成功,他们还对什么感兴趣?
记者:你的同行张艺谋导演最近接受了德国媒体的采访,他说中国人拍西方电影永远不会成功,只有拍摄纯粹的中国电影才是正确的道路,你对此有何意见?
陈凯歌:我认为今时今日,任何人都不可能拍摄出“纯粹的中国电影”,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如果张艺谋果真如此想,他为何要与其他国家的电影人合作拍摄电影?说起他最近拍摄的影片,说实在的,我不喜欢《英雄》这部片子。我看这个电影很有问题。这部片子是空的,我不喜欢它的主题。我自己也拍过“刺秦王”这个题材,可是我们的结局截然相反。我不认为牺牲个体生命以成就集体是对的。
记者:你和张艺谋探讨这一问题吗?他对此有何看法?
陈凯歌:张艺谋和我是老朋友,但我不知道他自己是否清楚他的电影,他的主题会造成什么影响。(眉)
网友看法
可能由于陈凯歌批评《英雄》的消息尚未见诸国内的平面媒体,互联网上关于此事的发言还不是太多,不过,网友们的发言已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大阵营。
支持陈凯歌
“我同意陈凯歌对《英雄》的看法!!!能说出真话来,就是英雄了!!”
“张艺谋应该反省了,票房上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一切。”
支持《英雄》
“《英雄》的成功早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了,但直到如今还不断有人出来说三道四,他们的目的不过是为自己博宣传罢了。”
“论票房,论奖项,陈凯歌有哪一点胜过张艺谋?他有什么资格评论《英雄》呢?”
《英雄》是非事件簿
2002年12月15日
北京某报报道,京城某媒体记者在《英雄》首映式上睡着了。
2002年12月17日
张艺谋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愤然表示,许多媒体和个人关于《英雄》的负面言论含有很多敌意的东西在里面。他举了一个他觉得“很丢脸”的细节,就是在北京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位记者问:“张艺谋,《英雄》这部片子除了打架、风景和大明星以外还有什么?”而在张艺谋回答问题的时候,这名记者竟开始打手机。
2002年12月18日
张艺谋向媒体透露北京某报关于某记者在《英雄》首映式上睡着的报道纯属虚构,该记者特意赶至广州向《英雄》剧组澄清了事实。
2002年12月24日
《京华时报》记者杨劲松发表了《给张艺谋的一封信--你把我们想得太简单了》,表示他采写的关于有记者在《英雄》首映式上打瞌睡的报道完全是事实。
2002年12月30日
就张艺谋批评《英雄》北京首映式上个别娱乐记者欠缺职业道德的报道,《中国妇女报》记者何东向《北京晨报》发来电子邮件作出澄清和解释。何东声称被张艺谋举例的那个“接手机”的记者就是他,并对张艺谋的“过激反应”表示不解。
2003年8月1日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不喜欢《英雄》,认为这部影片“不尊重生命”,他的话激起了中国网民的激烈争论。
观点回放
《英雄》所见略同?
去年12月,本报、影评人钭江明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向〈英雄〉鞠躬,然后,竖起中指》的影评文章,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些观点与陈凯歌竟然不谋而合。以下是文章摘要:
“《英雄》里没有心思也没有勇气去表现被虐杀的鲜血和尸体,有的只是对通过CG特效制作出来的满天蝗虫般的箭簇表现出的津津乐道。同是第五代的陈凯歌,三年前也拍了同样题材的一部电影——《刺秦》。我虽然不喜欢陈凯歌,《刺秦》也曾酿成也许是空前的惨败。但对于这部电影,我一直保持着我的尊敬。
陈凯歌在《刺秦》里质疑的是,历史车轮的所谓前进中,所谓的‘必然’带来的可耻的鲜血。从19世纪末开始,现代哲学家就纷纷对这种‘必然’进行了严厉的质疑。更远的中国古代,也早已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悠长叹息。可惜,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却继续着‘天下’的陈辞滥调。陈凯歌是文人,他最大的优点和毛病都在于他散发出的精神贵族的文人气质。张艺谋不是文人,他最大的优点和毛病也都在于他在文人气质方面的缺失。片尾,字幕浮起,秦始皇终于一统天下,从此天下太平,人民安定。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被刻意忽略了。
这是我在看完《英雄》,向张艺谋充满敬意地鞠一个躬后,竖起一根中指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