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谷
谷德昭专栏
电影拍完后,跟剪接师厮磨了一段日子后,影片已大致剪辑完成,下一位接手拥抱导演的便是电影配乐师。
电影配乐是电影中非常重要又非常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环,配乐的力量可以锦上添花、点石成金,亦可以翻江倒海、指鹿为马。不信的话,随便找一部电影,关掉声音,然后用CD机播出不同的音乐,整场戏的气氛顿时改变,原本缠绵哀怨的一场戏,如配上了“希区柯克”式的配乐,马上变得惊险紧张,声与画结合得诡异非常。
香港电影普遍有一通病,不管前期制作及拍摄期如何充裕,但后期部分往往都得赶工,尤其是电影配乐部分,通常要在一两个星期内便得完成。为了让配乐师有较充分的准备,在拍摄开始前,先让配乐师读一下剧本,让他先了解故事的基调,自己也会找一些其他电影的配乐作样板,告诉配乐师自己脑内的一些零碎音乐片段,务求令两个脑袋在音乐的范畴内更加接近。
配乐师跟导演一起第一次看剪辑的影片,首先讨论的是哪个部分要用音乐?哪个部分要留空白?大致上有了共识之后,我的习惯是让配乐师把自己关起来几天,大家不要骚扰他,由他跟影片谈一回恋爱,看看他能替已有味道但味道未够浓的影像添上什么神髓。
配乐师大致上有了掌握之后,会把导演叫来,看着影片即兴在琴键上奏一些乐章,有的时候会一听便拍手大声赞好,但更多的时候是:“等等,有点不对劲,我在拍摄的时候,脑袋中的不是这种音乐……”由于大部分导演都不懂得演奏乐器,我们懂得指出哪里不对劲,但究竟什么不对劲?怎样才对劲?往往不知如何说出口,幸好我与配乐师已建立了良好的默契,彼此可以用一些形容词来沟通,还沟通得很不错。“这里的小提琴好像太阴险了一点,能否改成情深一点?”“画面虽是打破万花筒,但在主角心中却是比核爆炸更厉害,所以可否像核爆一样去演奏音乐?”“男女主角的邂逅虽然谐趣,但着实是男主角的一项大成就,能否用人声去歌颂男主角的成就?”
导演用说和写,配乐师用听和演奏,两个人两个脑袋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合奏出同一幅图画,有时遇上神来之笔,某一场戏的声与画拼合得水乳交融,灵欲一致。那感觉就像跟配乐师调情一样,说来肉麻,但感觉确又如此。
(foodkok@hotmail.com)
谷德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