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芝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以风光排于桂林之首。7月骄阳,慕名前往桂林游览,不但看尽桂林山水美貌,还欣赏了阳朔华丽的风光。
阳朔,一个久负盛名的小县,方圆不到百里,街道不上百条,人口不过10万。但是阳
朔县城,建设得井井有条。街道、楼房、屋宇、花园等,都是绕着山脚而建,街道两旁,有小河流水,山溪伴奏。楼前屋后,绿树成荫,蜂飞蝶舞。放眼望去,尽是青山绿水。
阳朔的西街,位于阳朔县的中心地带,长不足3华里,宽不足15米,街道是水泥铺就,两侧有排水渠,还有花草树木点缀,是一条典型的中国现代化小街。据导游说,阳朔的西街建于清代初期而盛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初期的西街,是方石块铺设,路面坑洼不平。20世纪80年代,改铺水泥,光亮平整如镜。
阳朔西街之所以叫西街,顾名思义,就是专给西洋人居住购物散步,就像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一样。阳朔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外国游人终年不断,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外国人特别是西洋人流连于此扎根于此。据说,外国姑娘嫁进阳朔的有好几千,外国小伙倒插门上楔的也不少。如此众多的西洋人聚居于阳朔,恐怕在中国县城是绝无仅有的了。为了给洋人一个舒适的安居环境,阳朔人民便想到了建设一条西街,专供西洋人居住、购物、娱乐、生活。这么一来,不但稳住了西洋人的定居决心,还激发了他们生活的斗志。他们有的在西街上开店铺,有的在西街设商场,更多的是在西街上开士多店和酒家。他们用的是中国的上好材料,加之先进的管理和经商办法,生意红红火火。
街道两侧的建筑,大多效仿西洋建筑风格建造。两旁的小洋房,大多高三四层,楼顶建有钟楼和古堡,骑楼的柱是圆的,门和窗也是半圆拱顶。颜色五花八门,有红有绿,有青有紫。远看像一个个艺术雕像,近观似一座座工艺品,美不胜收。街道里外,开的尽是西洋人的商店、酒家和士多店,甚至连照相馆也是西洋人开的西洋派艺术照相馆。门面一律写的是洋文,一旁译有中文。店铺里的商品和食品,既有洋的也有土的,洋货有中式做法,中货有洋式做法,洋为中用,中西合璧。商场、酒家里面的设置,大多是西式,有音乐相伴,更少不了奇花异草点缀。洋人就讲究这些。洋人所开设的商店和酒家,雇请侍应很少,大多是自己的子女亲力亲为。他们的子女,全是中洋混合儿,长得很是好看,既懂中文,也懂英语,待客彬彬有礼,热情大方。商场的货品应有尽有,有工艺品、农产品、日用品、办公用品,有英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德国的、美国的、俄罗斯的。可谓集世界之全,聚世界之优。
阳朔西街从早到晚都是热闹非凡。但是晚上7至12时是鼎盛时期。华灯初上,八方的游客便会汇集于此,或购物、品食,或观光、散步,人山人海,川流不息。阳朔西街上流淌出的语音,多是洋话,店铺里溢出来的气味,也是阵阵的西洋香水味,芳香醉人。
我们一家四口游阳朔西街,最为开心的是,儿子让洋人画了一幅肖像画。儿子见一位洋人在街上设档卖衬衣画像,觉得新奇,便让洋人画一幅。但见洋画家取出画板,张开衬衣,拿起画笔,对着儿子三笔五笔刷刷便画好了。单从外形看,不大像,但慢慢品味,那眼神、那气质,极像。据说,这才是洋画的独到之处:形不像神像。一幅画连同一件衬衣,才10元钱。儿子带的钱不够,才9元5角,我正想掏钱,那洋画家却说算了,5角钱抵不上一个孩子的笑。回来后,儿子还常常穿着这件画有他的肖像的衬衣呢。
阳朔西街,确实太美太妙了。她留给游人的不仅仅是一条街的风情,还有中国人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