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电影《刀马旦》、《新龙门客栈》到《笑傲江湖》、《蜀山传》,徐克用自己的影像世界构筑起了一个光怪陆离又充满人性的武侠王国。最近,徐克又迷恋上了“散打”。这种招数简单的运动目前还不为世界认同,但是徐克认为相比表演性的武术来说,它更有希望成为流传四海的中国功夫,为此,他不惜起用全职业班底拍摄了一部大制作的功夫片《散打》,即将在全国各地上映。趁他为宣传新片来到北京之际,笔者与他进行了一番畅谈。
《散打》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徐克对香港电影走向世界一直有种义不容辞的使命感,逾20年不变。他堪称是香港利用新技术、拓展新类型最为积极的资深导演;而另一方面,他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也为他带来了好几次票房惨败的教训,像2001年的电影《蜀山传》,之后他一度蛰伏。这次为探索“散打”这种新的运动形态,徐克不惜起用了一群完全没有表演经验的新人。他的老搭档麦子善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从我认识他起,他的片子的题材没有一个是别人拍过的,每次拍新的题材,我们都要赶紧看书补课,真是追得他好辛苦!”
问:相比你以前的作品来说,《散打》算是个小制作,这是否表明你在尝试一种新的东西?
徐克:我觉得拍电影没有大小之分。一方面不可能每个片子都需要很大的预算,另外从我这里也想不断尝试新的做法,不要永远都用一种样式做出来,毕竟电影好玩才是最主要的。就拿《散打》来说,它在拍摄上有很多限制,整个比赛都在一个四方围着绳缆的台上里进行,怎样才能拍出紧张的感觉,其实非常具有挑战性。
问:你是怎么处理的?
徐克:很难。我们最后是通过机位的变换和快速剪辑。不过无论是对自己来讲,还是对功夫电影来讲,散打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现在散打已经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了,作为一个喜欢拍功夫戏的导演,我从里面发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的武术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表演,你翻360度,他翻360度,然后飞来飞去。其他国家的代表运动项目像泰拳、跆拳道、空手道什么的,都是实战的,他们是真的在舞台上打,而中国就没有。中国只有散打是真腿真拳的,它和西方观众从中国武侠片里了解的武术完全不同。如果第一部出来反应好的话,我们下面还会继续拍摄《散打2》、《散打3》会陆续拍下去。
问:这部片子没有请明星加盟,对影片的票房可能会是一个考验,这点你怎么看?
徐克:其实我的片子让观众失望的很多(笑)!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能以前题材比较成熟,演员阵容比较强大;现在的题材不太成熟,所以采用比较保守的方式。不过电影本身是需要新人的,这是不能不做的事。不能老是那些年轻的导演在做,我们也要做。
对片子的把握从感性开始
徐克轻钱财,重承诺,是圈内人人尊崇的大侠客。张国荣、林青霞、张曼玉等巨星都曾与他有过合作,留下了诸多独步银幕的经典角色。
问:你的片子常给人特别的感觉,尤其是人物设置总能出人意料,你是如何把握的?
徐克:我不知道,可能是因为从感性开始吧。我在拍《东方不败》的时候,编剧老是觉得这个人物有问题,觉得“不成立不成立”,我就跟他说“成立成立”,当你看了林青霞之后你就知道其实什么都是成立的。最后他们还是接受她了。一个天才演员的塑造能力是无穷的,有时候你在文字上未必能看到它成立的地方,但被天才演员表现出来,一切都是可能的,这就是电影的感性。
问:你怎么会对武侠片保持这么长久的兴趣?
徐克:其实很简单,就像中国菜一样。可能西方人要吃东西,想了大半天就是沙拉和牛排,而我们不用动脑筋就能想到一堆可以吃的东西。我以前就跟日本人说过,你们除了拉面和生鱼片,就没想过吃别的东西吗?武术也一样,它在其它地方没有中国这么多门派,也没有我们这么精彩,冥冥之中好像有人在背后设计这些东西。但是在不断洋化的近代史里,武术经常给人一种不大正规的感觉,很多人对武术甚至有种自卑感,反而是不少西方人把它看作是一种中国文化的象征。
问:你第一次拍武侠片是出于什么想法?
徐克:我的第一部武侠片《蝶变》是1979年拍的。后来我拍《倩女幽魂》,老板说电视上古装片那么多了,观众都腻了,你还要拍古装电影,简直找死啊!我说这不是一个古装时装的问题,而是个心态问题,现在人们需要一种浪漫情感的东西,我觉得聊斋是一个可以好好利用的故事。
过了一阵子又想拍武侠电影,当时已经很久没有人拍了,因为金庸小说改编成电影从来就没有成功过。一是它的人物很多,没法取舍;第二是故事复杂;第三篇幅很长。拍完《笑傲江湖》我突然明白了,八十年代刚好是一个时局不稳的年代,人们那种身不由己的江湖感觉跟小说非常相似。而且小说里的几个人物也很好看,岳不群也好,任我行也好,东方不败也好,这几个人物都在奠定着我们对这个时代的困惑和迷茫,里面有一种解脱。
问:当时《笑傲江湖》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你是有意选这个小说来讽刺那个时代吗?
徐克:一开始做东西,永远会有人问你为什么这样做,但到底为什么其实你也解释不了。因为在一个时代里面,你对一个东西突然产生兴趣可能不一定是有理性的,通常都是一种感性,你可能只是觉得很有趣。
比如《英雄本色》,当时我觉得那个时代需要人的谅解,因为那时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互相谅解,关怀、友谊、团结的力量都被否定了,所以就产生了《英雄本色》。其实这是一个提示,让观众觉得心灵上得到填补,有种解脱的感觉。电影就是这样的,一开始根本没什么理性,只是感性地这么想,再挖掘下去,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喜欢的是这个。
李小龙是武林中人;成龙是个演员;张国荣则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对李小龙,徐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同样在好莱坞打天下的新一代功夫巨星成龙,徐克则出言谨慎,两人从未有过合作。张国荣不光是徐克事业上的合作伙伴,还是非常好的朋友。采访中,从来都有问必答的他,唯独在问及张国荣时句句斟酌。
问:你曾经说过,李小龙是一位真正的偶像,关于他和成龙在如今国际功夫影坛上的地位,你怎么评价?
徐克:李小龙是一个偶像,他在电影上的魅力绝对是没有人能代替的,现在有些人想模仿他,可是永远没有办法做得到。
李小龙和成龙都是在西方有巨大影响的功夫巨星,但他们两个是完全不同的类型。我觉得成龙是一个身段很敏捷的功夫演员,他有很多身段上的技术,是一个很重表演的演员,有一些基本的体能上的训练;而李小龙就只有武功,他是一个武林中人。相比而言,李小龙更像是一个“侠”。李小龙自己创造了一个截拳道,他在世界上影响很大。虽然成龙现在的影响也很大,但李小龙在早年打开了一个西方人对东方了解的门,建立起一个偶像,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重要的事实,在电影历史上是,在武林里也是。
问:听说你本来今年是有一部戏要和张国荣先生合作的,不幸发生了意外。可不可以介绍一下详细的情况?
徐克:我们是去年底开始筹备这个电影,原计划是三、四月份开镜,后来延后了,没想到发生了这个事情。之后心情一直摆不下,剧本也就没有拍。本来那天我是约了他的,没想到他在三个小时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来老板还问我,你这个剧本还要不要继续?我说不要再继续了吧,因为张国荣的影子在里面太明显了。
问:是部什么类型的片子?是传说中的《三少爷的剑》吗?
徐克:本来是想拍一个现代剧的。他会在里面演一个很奇怪的人物,很聪明,但是一直在查一件事情,查清以后才发现,其实是他自己在影响着一家人,他自己才是那个事情的关键性人物。
问:我们了解的你和张国荣的交往都是在银幕上的,私底下你们有没有往来?
徐克:其实他家就在我家附近,我们常常一起吃饭、聊天,差不多一个礼拜要见两次面。他出事那天晚上,有很多朋友到他家去,我一直没有去,到现在都没有,感觉这个事情太突然了,太戏剧性了,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夫人是我的领导”
徐克的太太施南生既是他事业上的合作伙伴,也是他相濡以沫20多年的伴侣。谈到太太,性情中人的徐克马上轻松了起来。而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离不开太太对他事业的支持。
问:可不可以谈谈你的夫人?
徐克:她是我的领导(笑)!一般我们电影工作室的事情都是她说了算,连我在内都不过是在给她打工而已!
问:你们的电影工作室最早成立于什么时候?
徐克:1974年,我刚从美国回来,觉得香港电影圈人才很缺乏,电影技术更是少得可怜。当时我们开了一个电影文化中心学习班,选了一些对电影有兴趣的演员进行培训,我开了一个课程叫“电影工作室”。人家都说这个像是公司的名字,你为什么不叫徐克电影工作室?我觉得电影就是电影,既然是制作班子,那还是不要和我个人牵扯太多吧!到了1984年,我有一些原因退了出来,她那个时候跟随我一起出来,我们俩就这样慢慢就走到了一起。
问:电影工作室成立后,制作了不少票房很高的好片,但是也有不少叫好不叫座的电影,这期间是不是有很多压力?
徐克:那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有些时候好像我们表面上是处于逆流,但其实是走在潮流之前。而我在创作上总是希望想出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有时候感觉是逆潮流而动。对我来说,《老夫子》也好,《蜀山传》也好,可能它们票房都不是特别理想,但在片子里我用了很多新的技术。今天的社会有很多新事物出现,新的潮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这是非常有趣的事,为什么不在作品和生活中追随这些新事物充实自己呢?我就是这样为追赶潮流而活的。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杨彬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