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福州9月12日电(记者陈强)在学贯中西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眼里,诺贝尔文学奖“只是西方文学奖,而不是世界文学奖”。在他看来,居住在本土的中国人大可不必因为没有获得过该项文学奖而自卑。
年逾古稀的余光中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并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台湾、香港任教,广泛涉猎中西文化。他从事诗歌、散文创作及文学评论、翻译达半个世纪,把它们称为自己写作
的“四度空间”。余先生也因此在当代文坛上拥有“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之美誉。
余光中先生此番回祖籍地福建参加“海峡诗会”。今天上午,他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如何看待诺贝尔文学奖”这一问题时说,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一个情结,每年的10月份都要在文坛乃至更大范围躁动一阵。正确的看法应该是,把她看做一个西方文学奖,而不是世界文学奖。这样才能心平气和。
他说,自上个世纪初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绝大部分是西方人,而且瑞典附近的作家得奖比例特别高,这说明评委的眼光看得不够远。另外,评奖还受到了地理、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余光中认为:“能够得奖的作家大概是不错的,当然其中也有二流水准的。没得奖的,也不乏大作家,比如托尔斯泰。”
他的结论是:“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世界文学的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