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加拿大出席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徐静蕾,北京时间昨天中午与记者通上了电话。由于正是当地子夜时分1点多,加之连日来的奔波,她的声音初听起来显得有些憔悴。
以导演身份出席电影节“格外紧张”
携新片《我和爸爸》首次以导演身份出席国际电影节的徐静蕾,这次显得“格外紧张”,她告诉记者:“这种紧张主要是因为我是导演,我不得不和观众一起看《我和爸爸》。以前我以演员身份出席电影节的时候,就觉得比较轻松,因为片子好坏有导演担着。这回的多伦多电影节给我的最大感触还是人们对电影的热爱和尊重。尤其是当影片放完的时候,至少有80%的观众都会坚持留下来把字幕看完。”
当被问及《我和爸爸》在当地作为参展影片放映时的情况,徐静蕾说:“《我和爸爸》总共放了三场,第一场的华人观众比较多,后两场外国人就比较多了。因为我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名气,外国人来看我的片子纯粹是奔着一部中国片,而不是针对我。”
据记者的经验,通常一部用英文字幕放映的中国片,往往中国观众因为剧中的某些细节发笑,但外国人就不会笑。果然,这种情况在《我和爸爸》的放映中也出现了,对此,徐静蕾并不认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外国人不能百分之百理解影片的情况,是华语影片进军世界的障碍。她说:“虽然我一直反对主题先行,但是我还是觉得世界各国的人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是对影片主体的把握,比如我昨天就看了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影片、俄罗斯导演的《回归》,尽管我的英语和俄语都不是特好,但我还是能被影片打动……”
很多对错曾经很清楚的东西现在开始模糊了
按电影节的惯例,导演在影片放映结束后要接受现场观众的提问,徐静蕾也不例外。她说:“有一个问题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是有人问:你这个影片究竟想表达什么?”
徐静蕾在沉默片刻后进一步阐述道:“其实我现在越来越困惑,有很多我曾经坚持过的东西,很多对错曾经很清楚的东西现在都开始模糊了。”在记者的追问下,她举了个例子:“有些东西你小时候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是非问题,但是随着你的年龄的增长,你的接触面,你的知识在不断扩大和提高,你就会对原来一些固有的东西产生怀疑。我就越来越发现,很多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种困惑实际上在《我和爸爸》中就已经有所表现了。我并不觉得我是在单纯地表达一种‘父爱’。我只是想通过这个片子体现出我对父女之间情感的一种属于我的认知。”
与徐静蕾的谈话,不经意间,说着说着便说深了。“我觉得一个导演更应该懂得一些心理学,他实际上就是在分析人、表现人。而我的这种困惑也恰恰来自于我当导演后所遇到的和我所必须面对的一些事情……”
世界名著改编新片,“小静蕾”不见得是瓜子脸
徐静蕾的困惑据她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段时间里她会将这种困惑在影片中表现出来。于是记者问起了徐静蕾接下来准备自导自演的新片。据悉,这是一部根据一篇世界名著改编的影片,具体内容徐静蕾没有过多透露。但有一件事,她却颇有兴致地告诉记者,该片将选一位与她长得相像的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演少女时的主人公。
这使记者想起了姜文当年找到夏雨的事情,徐静蕾笑着说:“不大一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是主演,姜文只是在最后照了一面。而在我接下来的这个片子里,剧中女主角有三个时段的戏,我从20多岁开始演后两段。”记者问她对演她小时候的演员有什么要求,徐静蕾说:“首先,不见得是瓜子脸,因为我小时候就是一个小圆脸,她只要和我有一点像就行,不要让人觉得完全是两个人。另外,从她的眼睛里要能看出一股热情。这便是我的要求。”据悉,小徐静蕾的挑选工作已经开始。(郑叶)编辑: 文杰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