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初,以顾长卫、侯咏、吕乐为代表的第五代摄影师相继拿起导筒,以集体姿态转型幕前,成为华语影坛多年罕见的一大盛况;与此同时,一直在好莱坞效力的赵非也回归国内。本版继对顾长卫和侯咏进行了独家专访之后,今日再度推出正在拍摄影片《美人草》的第五代摄影师吕乐的专访。
记者的话:在看到《美人草》故事时,我突然对这部想象中很美的影片失去了兴趣,老套,煽情,似曾相识——它不是我喜欢的那杯茶。
惟一的期待只是第五代摄影师吕乐。由吕乐来冲这杯茶或许会有所不同呢?采访中证实了这点。不要唯美,不要蓝天白云,不要美丽得像韩国片一样,而是不断给画面减法,最后就只剩下故事、气氛、人物命运,还有不一定每人都能感受到的主题,有点去获奖的意思了。把最残酷的美摆在你面前,哭吧,笑吧,任何一种情绪都不尽然,共同的是让人胸口憋得发慌。
谈“第五代四只眼”
记者:你能评说一下你和侯咏、顾长卫、赵非这4位摄影师的风格吗?
吕乐:顾长卫和侯咏比较像,他们拍的广告多,长卫是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摄影师就是千变万化的,有很多种;侯咏拍的片子很细致,《蓝风筝》、《九月》,他更倾向于要拍到那种在细致上雕凿的东西;赵非也是,你看过伍迪艾伦的片子吗?(是写实的风格?)不是写实,你看他的东西,只要他把戏演好就行了,因为他自己演戏嘛。“拍好我就完了”,还讲什么气氛啊,但是他哲理讲得深,有幽默感,反讽,都能到Top(顶尖)这个份儿上了。
谈首次拍片
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剧本拍片,剧本有打动我的地方,很小的一段。
记者:在今年由摄影转做导演的几位中,侯咏、顾长卫都表示自己筹备剧本花了很长时间,有种创作的冲动,可你一直在说是因为制片方找到你才拍,好像比较被动,当时你接到这个剧本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很打动你的?
吕乐: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剧本拍片,我改过一稿,制片公司也跟我说你尽管改。剧本有打动我的地方,很小的一段,一段部分宗教感的东西,集体对个人的残酷。其实困难的生活,就像现在你们呆在这里采访,30年后回头来看也会觉得现在很困难一样。这不是重要,因为人类要发展就要这样。瘟疫一直都在,痛苦是永恒的。那个年代里人造的困苦是很困苦的,就像在一个集体里,我个人要通过集体同意才能出门。这是人造的一种痛苦,这种痛苦真实而又可笑,也是很苦难的一件事。
谈“文革”背景
今天的时代还是会牵扯到一个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问题。
记者:关于片中“文革”的背景,我有两种猜想:一是制片人于冬说可能对现代的观众有新意;另一方面,是不是有了“文革”的背景就使这个爱情故事有深度了,因为他们总说要去竞争国际电影节?
吕乐:我先回答后半部分问题,昨天于冬说了,有什么就参加什么,要刘烨来定(笑)。前面这个问题,我自己觉得是这样的:今天的时代还是会牵扯到一个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问题,集体主义会抹杀很多,或是集体在控制个人,虽然这些东西已经越来越少、大家觉得好像无限自由了,但其实,无限自由有必要吗?
谈拍摄激情
激情是在细节上的。人生是很灰暗的,可每个细节要做得特别好。
记者:你是想借今天的爱情故事讲述自己对过去那段历史的认识……
吕乐:这不是讲自己,只是放在一起让别人看,没什么特别的。好比你刚才说到的剧本冲动,我觉得自己是特别可笑的,前两部片子,都是由于剧本的冲动,结果被“打”得屁滚尿流(编者注:前两部都是地下电影),那为什么不试一次别人推荐给我的剧本呢?
记者:这样会有激情吗?
吕乐:有啊!你没看到拍摄现场挺热闹的吗?激情是在细节上的。人生是很灰暗的,可每个细节要做得特别好。茶水里如果滴了雨水,一定不要喝,这是我的观点,就是不能凑合着,细节上一定要精确。我觉得人生就是要这样,任何一个剧本没有激情做,那就不要做。今天很多人都是为了职业来做导演,如果是为了职业来做,肯定做不成。
谈画面唯美
画面是载体,摄影技术再好也没有用。
记者:我看到这部影片的故事时就会想,拍出来后会不会是画面特别唯美的那种?
吕乐:不是,是叙事要清楚、焦点要清楚的那种。画面是载体,摄影技术再好也没有用,就像现在拍苹果,广告苹果比真苹果还真,因为人的眼睛已经产生误差了,所有人都在用眼睛解决今天的事情。看手机、看电脑、看电影、读报纸……而鼻子、耳朵、舌尖都已经在退化了,很迅速地在退化。
谈摄影风格
应该更接近于粗糙到底吧,简单,不太讲究光线,不太讲究运动的表现。
记者:以前讲摄影时,你说过一定要统一,要么就好到底,要么就粗糙到底,这个挺难做的,《美人草》属于哪一种?
吕乐:应该更接近于粗糙到底吧,简单,不太讲究光线,不太讲究运动的表现。
记者:这部影片的形式和内容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吕乐:我觉得是内容大于形式。
记者:只有这部影片这样,还是说你喜欢用这种不大讲究的摄影风格呢?
吕乐:我自己喜欢。美是一种工艺上的东西。不讲究有一种是能力不够,还有一种是带着理论不讲究。(你是属于那种故意的?)也不是故意。反正起码想到这一点啦。想到就争取做到,但并不容易做到。
谈选中舒淇
我喜欢舒淇的表演,也挺喜欢她的形象。
记者:你是不是看过《千禧曼波》才想找舒淇的呢?
吕乐:我喜欢舒淇的表演,也挺喜欢她的形象。我觉得她可能是东方电影里为数不多的、用广角镜拍都挺好看的演员之一,有谁可以举例呢?我想内地这边瞿颖算一个,她那部《有话好好说》,拍了很多广角镜头也挺好看的,而不会是李保田那种像鱼、姜文像蟋蟀的感觉。但是这次我们拍她是正常的,没用广角。
谈舒淇忘词
马龙·白兰度一辈子都没记住过台词,《教父》里所有的台词,他没有一句是自己说的。《现代启示录》里也是。
记者:你对她的表演怎么评价?她自己说表演时老忘词,你还给她贴大字报。
吕乐:马龙·白兰度一辈子都没记住过台词,你不知道吧?《教父》里所有的台词,他没有一句是自己说的。《现代启示录》里也是,没有一句对得上他的口型,他在现场骂街、骂导演:“你混蛋,要你给我找小姐,你要给我找4个。”当时科波拉就请了两个小姐陪他,他不高兴了,说对他不好,要找4个。大字报就是台词提示板,将台词写在上面。今天科技发达了,你看摄像机前面的那些播音员,说得那么熟练,其实是摄像机前面有个反光板,把电脑里的东西全输进来了。
记者:也就是说大家对她表演的质疑是没有道理的?
吕乐:质疑得到最后放片子的时候。(你感觉得出她的表演怎样吗?)身在其中,怎么能感觉出来呢?当你请这个演员时,不管是男演员还是女演员,你把这个角色拜托给她的时候,就跟以身相许一样,到最后就是一个评论的问题了。放映时是一个转变,这个转变会让你特别难受,让你一夜之间成为一个什么也不是的、很虚的东西。我并不是想申辩“她这个人多好呀”,有点“王婆卖瓜”。
谈摄影师转行
如果你反过来想一想,“天生我材没有用”,你就会特别愉快,特别开朗。
记者:关于摄影师转行做导演,我上次采访赵非的时候,他说是中国电影界的一种倒退,以后拍电影的导演找不到好摄影师了,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吕乐:(笑)他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任务感太强了!有点像共产党员了,你知道吗?你看所有共产党员临死前的描写都是特别委屈的。其实人死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不应该是委屈的。这就是太理想了嘛,“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你反过来想一想,“天生我材没有用”,你就会特别愉快,特别开朗。
谈同行影响
(田)壮壮和(张)艺谋(对我影响特别大),他们年龄比我大,生活阅历和实践比我多。
记者:你之前也和不同的导演合作过,如孙周、张艺谋、黄蜀芹,风格都不同,你自己现在当导演,会不会受到他们风格的影响,或是博取众长呢?
吕乐:对,当然。一些细心的人都会看到。有些导演的片子虽然不是很卖座,但我觉得这些导演都是很严肃的,与他们合作我受益很多。
记者:他们中有没谁对你影响特别大?
吕乐:两个人,(田)壮壮和(张)艺谋,我们是同届的。他们年龄比我大,生活阅历和实践比我多,壮壮考电影学院前就做摄影助理了,当时他是个农业摄影师,拍了部科教纪录片。
记者:他们对摄影风格的要求是怎样的呢?
吕乐:田壮壮更自如一些,艺谋更讲究一些,刻意讲究他自己想的那种画面。
谈第五代“掌权”
你们掌握着笔杆子,我们掌握着摄影机,但话语权这东西很快就会消失,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记者:你个人对摄影方面的想法是什么呢?
吕乐:我自己觉得是一种减法,广告、MTV、新闻片,这里面的风格都淘汰掉,那就是故事片的风格了,挺费劲的一件事。你想想,要是天天蹦蹦跳跳的,像《有话好好说》那样,就是MTV;要是拍得全是晃晃荡荡的,变焦的,那就是一个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要是拍得特别美,用柔光加上镜子,勾个边,那就是广告。剩下的就不多了,只有气氛,这就是电影的摄影。
记者:在中国目前的电影界,第五代导演和摄影师基本上掌控着局面,你觉得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很久吗?
吕乐:不会,不是因为这个,我觉得这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吧,大家都坐在这个职位上,相互帮助和相互吹捧,再加上你们这些媒体的特殊兴趣,就形成了这个局面。你们掌握着笔杆子,我们掌握着摄影机,但话语权这东西很快就会消失,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谢晓实习生 谭荣荣) 编辑: 文杰 来源: 南方都市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