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京记者程福俊
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哈姆雷特》诞生于1602年,经过无名氏、田汉、梁实秋、朱生豪、林同济、卞之琳、孙大雨和方平等十几次改编,在舞台上常演不衰。中文版《哈姆雷特》日前全新问世。
据《哈姆雷特》的译者北塔介绍:2003版《哈姆雷特》最大特点就是以最通俗的语言还原莎士比亚原著的本来面目,语言上更贴近当代汉语特点,尽量用鲜活的口语,以适应中国青少年的阅读趣味。同时,配备大量简明实用的注释,为读者解答疑问。北塔说,由于中英文的语言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不少的修辞、意向甚至一些段子在一些版本的翻译过程中被“吞没”了或者被“雅”化了。事实上,莎士比亚只是一个平民作家,在《哈姆雷特》中体现的也只是一些平民的文字特点,它需要解读和还原。2003版的《哈姆雷特》定位青少年读者,通俗的表现形式迎合了他们的阅读口味。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是《哈姆雷特》中最经典的台词。当年,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为电影《哈姆雷特》配音时,头腔共鸣的浑厚声音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一个生动的《哈姆雷特》。随后,这句话不同的翻译方法通过散文体和诗体的《哈姆雷特》一次次被人传诵。2003版《哈姆雷特》将这一段进行了重新翻译: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在心里默默忍受残暴的命运;投来的箭石和箭镞;或者操起武器,反抗无边的苦海,扫除所有的苦恼,到底哪样更高贵?……这对于听惯了“生存,还是毁灭?”的中国读者而言,究竟能否接受,还得等更多的青少年去品析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