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9月20日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当聚汇国外顶尖艺术家的艺术大作来到观众面前时,任何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不会放过吸吮养料的难得机会。拄着拐杖的残疾朋友、牵着妈妈手的孩童、脸上挂着微笑的情侣,当然更有在美术天地里耕耘的老老少少们,都在每一幅画作前细心品味。
专家告诉我们,美术双年展是国际流行的一种美术作品的展览制度与模式。双年展一
般每两年举办一次,双年展以反映当代世界美术状况和趋势为特色,由于制度化和持续的影响力,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首次举办的北京国际双年展为观众带来了什么?不仅是四十多个国家的六百余件绘画和雕塑作品,更有乔治·巴塞利茨、伊门道夫等20位世界顶尖艺术大师的佳作带来的震撼。当代美术家杂志社的俞加认为,北京美术双年展更加关注当代的作品。北京以开放的姿态邀请4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来参展,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艺术舞台。这一切表明,今天的双年展将为日后的展览提供很好的借鉴,而且将更有利于与国际艺术进行良性、开放的对话。同时,双年展选择的艺术家,有的是在20世纪美术史上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艺术家,这势必带动中国艺术的发展。
画家刘枫植因为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艺术家乔治·巴塞利茨和彭克的作品而激动。原本在画册和杂志上见过的作品,真的凹凸有致的出现在面前时,小刘一遍又一遍地端详和揣摩,同伴终于不耐烦了,不住地催促着说:“还吃不吃饭了?”小刘还是不走,自己嘟囔着说:“艺术大师都到家门口了还不好好看看。”说着一口流利汉语的瑞士小伙儿周宏瑞常年在北京生活,他是和参展瑞士画家施瓦勒·杰·马克一起来看展览的,他觉得这些作品非常现代,并认为中国正在处于发展阶段,中国老百姓需要更好了解国际的艺术,通过艺术了解外国文化更是个好办法。中国画家也能通过这种展览形式,了解到与国外艺术家相比,各自的区别在哪里。周宏瑞最后总结道:如果说的更大些,美术双年展这种形式可以让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更好地融合。
画家夏碧泉老先生已经78岁了,他和老伴儿互相搀扶着徜徉在画作前,老先生在本次双年展参展的作品名为《墨韵》,他闪动着快活的眼睛说:“我岁数大,但是心很年轻。到处走走看看吸取营养,我觉得非常愉快。”夏老认为,寻求艺术发展的意识非常重要,双年展是一个国家艺术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北京已经开始了全面和国际艺术舞台接轨以及进一步沟通的进程。本报记者 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