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之处:从宏观上看,北京和巴黎分别是东西两大文明发展的中心。
湿地+诗地
经过塞纳河切分的巴黎,自然形成了两个气氛不同的区域。河南面,即河左岸,因为林立的咖啡馆与露天咖啡座、画廊、书屋等,而先后汇集了达·芬奇、雨果、雪莱、伏尔泰
、萨特等艺术、思想、文学的灵魂人物,既在那里休闲的同时也酝酿着他们的创作,沉淀自己的思绪。对内心和精神层面的关照,是“左岸文化”的标杆,它招徕了世界各地更多的人到此参拜和洗礼,如美国作家海明威也曾在那里留下一抹灵魂际会的痕迹。
什刹海地区是北京惟一拥有湿地的保护区。曾经在什刹海先后居住和活动的中国作家、艺术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都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杰出人物——宋庆龄、郭沫若、梅兰芳、徐悲鸿、老舍、溥杰等。鲁迅也在著作中记录了四次去荷花市场的情形,他曾经这样写道:“什刹海中的嫩荷叶,圈着的像卷着一些幽情,放开的像给诗人托出一小碟诗料。”如今的什刹海拥有辅仁大学(旧址)、十余所寺庙和贤良祠、众多的酒楼、酒吧和咖啡馆,这些都丝毫不逊于“巴黎左岸”。将什刹海建成北京的“巴黎左岸”,将有助于它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品牌树立。
咖啡+静谧
巴黎左岸的咖啡馆里有着极浓郁的人文气质。巴黎人喝咖啡,品尝着物质以外的愉悦。咖啡馆里除了温文尔雅的店主人,还有温馨而浪漫的音乐。
如果说,三里屯酒吧街是热闹而喧嚣的“闹酒吧”,什刹海就是“静酒吧”。日前公布的《北京市什刹海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什刹海的酒吧应该体现恬适而非放纵的休闲方式,营造一种古典、优容、雅静的意境和大隐于市的氛围。”什刹海酒吧的主人有的是票友,有的则酷爱绘画,有的酒吧里还有天井、亭台楼阁及画廊。酒吧的主人许多都曾走遍天下,有的人则一心想把自己的小门脸变成艺术沙龙。
不同之处:从微观上看,什刹海比巴黎左岸拥有更加得天独厚的优势。
文化底蕴更深
“巴黎左岸”源于19世纪,而什刹海一带有着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
据专家介绍,什刹海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元建大都时,这里是漕运码头,岸边茶楼酒肆鳞次栉比,生意兴隆。因为曾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这里有饱经700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周边散布有恭王府、醇亲王府、庆亲王府等。这些昔日的皇室贵族私邸,如今都成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酒吧档次更高
虽然什刹海酒吧街只有两年的历史,50%的酒吧没有名字,但酒水的价格极高。有记者说:“什刹海是有点精神追求却更加喜欢物质享受的泡吧族们最合适的遐想地。”
“巴黎左岸”的酒吧只是一个独立的小环境,而坐在什刹海的酒吧里却能看见树、蓝天和四合院上的蒿草,能欣赏到老舍的《茶馆》,能听见梅兰芳的京剧。
绝不仅是“巴黎左岸”
北京越是走向大都市化,什刹海的历史风韵就越显出不能忽视的价值,它为北京保存了一线珍贵的人文脉息。有许多“老北京”并不喜欢把什刹海与“巴黎左岸”做对比,就像他们看不惯有人在古老的银锭桥旁调出五彩的鸡尾酒。
西城区有关负责人向记者更正说,什刹海并不是拷贝、模仿“巴黎左岸”。什刹海未来发展方向将突出四大定位:将风貌定位于北京历史街区、将生态定位于中央湿地、将产业定位于中央休憩区、将形象定位于北京“巴黎左岸”。可见,“巴黎左岸”只是一种“招牌”,而不是内容。
未来什刹海将在旅游区地域、旅游产品、休闲理念、目标市场四个方面进行整体提升,并将建设三条主题大街:将梅兰芳故居、老舍故居到人民剧场一带的街区开发成以表演舞台剧为主的剧院街区,护国寺小吃店一带也将被开发成小吃街,而烟袋斜街也会增添不少游览内容。
晨报记者 崔红/文 蔡代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