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记者张裕摄影/本报记者谢震霖 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周”中最受年轻人关注的话剧《恋爱的犀牛》,昨晚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登场(见上图)。上海观众在一次次哄堂大笑中,体味到“孟氏实验剧”先锋而又时尚的魅力。
其实,故事和主题实在老套不过:饲养员马路费尽心机追求神秘姑娘明明而不能得。孟京辉用后现代的手法,把故事解构开来叙述。或许,创作者在乎的根本就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如何在舞台上表现故事的手法。六七首很好听的新创流行歌、乡音浓重的山东快板、“盗用”来的广告词……各种时尚、商业的元素都被整合在剧中。相比上个世纪80年代代表性的实验戏剧,《恋爱的犀牛》在形式上的追求胜过它对思想和人文关怀等的探索。
尽管孟京辉声称自己排戏只是为了自己的“兄弟”,甚至可以不顾观众是否愤怒。但昨晚,上海观众还是一次次被逗乐。当推销员“牙刷”推销牙刷而被马路等人百般为难时,当8个男人和女人排成队,一起搔首弄姿地摆出“千手观音”造型时,很多观众都笑得前俯后仰。
在文学评论家毛时安看来,北京正是因为有了孟京辉、张广天(该剧的作曲)等一批实验创作群体,才有北京实验戏剧的繁荣。但如今的“孟氏实验剧”,似乎有些陷入过于迎合时尚和商业的泥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