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逾百场的成功商演,突破千万元的票房收入,近八万人次的受众群体……这是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取得过的辉煌。今天,该剧将在长安大戏院隆重登场,正式参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角逐。回顾《宰相刘罗锅》从最初贺岁京剧到今天精品工程的创作历程,反思它带给艺术创作、市场、观众的种种惊喜,无论如何,该剧都是京剧艺术改革发展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观众刘罗锅让我与京剧一见钟情
四年来“刘罗锅”所到之处,无论是在北京、南京、上海,还是台北,它不仅让铁杆戏迷津津乐道,更让许多与京剧无缘的青年观众一见钟情。有一位女大学生偶然间看到了“刘罗锅”的演出。没想到,竟被它深深吸引。尽管她分不清什么流派、什么板式,但是好听的唱腔、有趣的故事让她从此对京剧刮目相看。她不仅搜集齐了全套的光盘,还加入了学校的京昆剧社,准备成为一名“标准”票友。每次演出结束,总有一些很时尚的年轻女子,追到后台要与“乾隆”合影,在她们看来这一个“乾隆”与《还珠格格》中的“皇阿玛”一样可爱。
京剧虽说博大精深,却从来不失与大众相同的世俗审美。《宰相刘罗锅》正是从本体上找回了京剧与时尚天然的这种亲和力,才得以在新世纪的今天大放异彩。“刘罗锅”消解掉的,是对京剧的误读误解;被激活的,是厚重文化底蕴中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市场平民视角,百姓情怀占先机
看戏看角儿、听戏品味儿,是戏迷掏钱买票进剧场的首要之选。《宰相刘罗锅》在这方面就正中了戏迷的下怀。同一个“正面形象”,陈少云的刘墉,机智风趣中卖的是麒派的辛辣老道;换了杜镇杰演来,幽默俏皮中让人咂摸出余杨老酒般的滋味。董圆圆、王蓉蓉演出的格格都是风情万种、仪态可人,但前者显示的是梅派的端庄典雅,后者张扬的则是张派大青衣的俏丽本色。同样是“反派”和王申,罗长德袁派的表演套路清晰,孟广禄挥洒的则是裘派风韵。老戏《失空斩》马、谭、杨、奚“四大须生”各有各的欣赏兴奋点,《宰相刘罗锅》同样让麒、余、梅、张、马等各大流派尽显风骚。
今天的观众走进剧场为的是得到艺术享受,其实这也正是国泰民安的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民众心理需求。《宰相刘罗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贴近了百姓,赢得了市场。
创作 开创京剧改革新思路
四年前,当话剧导演林兆华来到北京京剧院,提出“好听、好看、好玩”的创作理念时,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赞成,有反对,但更多的是怀疑。人们好奇地看着这位话剧界的大导演如何让京剧演员来点内心体验的西式表演。四年后,“好听、好看、好玩”几乎成了戏曲作品走向市场的敲门砖,而从小对表演程式一丝不苟的挑梁演员们也从该剧的排演中找到了艺术创作的快感。原来京剧可以这样排,人物可以这样去演,舞台个性可以这样去张扬,流派特色可以这样去凸显,是《宰相刘罗锅》对京剧创作最大的贡献。
陈少云在自己的“海派”细腻中融入“京派”的大气,在上海京剧观众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李岩塑造的乾隆深入人心,成了观众认知他的又一块黄金招牌。孟广禄的不勾脸“反派”,自觉打开了全面继承裘派的新思路。董圆圆、王蓉蓉对“移步不换行”的理解,在舞台实践“潇洒走一回”的过程中也都有了新感悟。王蓉蓉曾经动情地说:“观众的每一次掌声和笑声,我都十分在意,因为京剧人的期望与希望全在这里!”(贾薇刘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