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舟”五号蓄势待发,中国人积聚了五千年的飞向太空的梦想,就要在这一刻实现。
幻想总会走在现实的前面。但当“神舟”五号即将实现飞天梦想的时候,我们遗憾地发现,中国影视作品中,竟然还没有一部作品超前地把中国人送上太空。那种上天入地、跨越时空无所不用其极的幻想,我们只能从好莱坞影片中看到。仅今年引进的好莱坞大片,就
几乎被科幻题材占领,比如描写宇宙飞船深入地心遇险的《地心抢险记》、在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实现互联的《黑客帝国2》等等。
鲁迅先生曾有篇文章题目叫《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仿照先生的深刻的时代诘问,我们面对中国电影中的题材空缺现象,不得不发生同样模式的疑问:“中国人失掉想像力了吗?”难道中国人的幻想真比制造“神舟”五号来得更艰难吗?
中国电影的平庸,很大程度上是想像力和创意上的平庸,特别是中国电影缺乏一种对于未来、对于太空、对于人类之外的想像和表现。其最大的能耐与乐趣,就是一窝蜂地潜回到历史深处,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堆中絮絮叨叨,乐此不疲。
这使人再次想到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观影时的看法:“看见他们(西洋片)‘勇壮武侠’的战事巨片,不意中也会觉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后记)。我们今天看见引进的好莱坞影片中以宇宙为家的超人英雄们,何尝不是艳羡得两眼冒出金星,下巴骨自由张开,吧嗒吧嗒地流哈喇子啊。
其实,中国电影对未来幻想的亏缺,并不是因为中国作家没有作出努力。前不久去世的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的科幻小说中,不乏走出地球、迈向茫茫星际的精彩幻想。但是,这些幻想注定无法获得中国电影的认同。另一位写出过《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经典科幻之作的作家叶永烈,不得不改行离开科幻领域,一头钻入故纸堆里,去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撰写传记。这种完全是对历史进行考证复述的匠人的工作,埋没了一个中国伟大的科幻作家。从叶永烈的转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科幻的地位。
叶永烈曾分析过中国科幻低落的原因,他说:“科幻创作的低落,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前几年将科幻与伪科学划上等号,严重挫伤了科幻作者的积极性。”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困窘是,中国的科幻作品的确是伪科学更多一些。如中国为数不多的科幻片,很少有幻想走出地球、飞向宇宙的雄心与壮观,倒是不乏对崂山道士那种成仙得道的津津乐道,如《霹雳贝贝》、《魔表》、《魔力》、《毒吻》中很少去阐明什么科学道理,总是为剧中人物赋予一种非物质般的神力。
今天,当“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人的梦想,飞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往昔想都不敢想的太空,让中国人的足迹首次烙印在苍穹的轨道,书写出中国人的大写的骄傲时,中国电影依然空白着自己的幻想,守着脚下的一片黄土,连同中国人的幻想,一起埋没着,沉寂着。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哀。“神舟”五号,但愿你能把中国电影的想像力带向那茫茫太空,为中国影视作品拓开一方太空电影的处女地!(红警苏红不懂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