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和国话版的《赵氏孤儿》终于在同一时间在北京的舞台上与观众见面了,两台出自名导之手的力作魅力各有不同,并以此感动着喜爱他们的戏迷。
单从戏剧角度的意义而言,《赵氏孤儿》烘托了程婴怎样忠肝义胆,用救孤的实际行动保全了政治斗争失败的赵丞相一家的命脉。我看过《赵氏孤儿》,但不知为什么,该剧最引起我关注的并不是程婴有多么义薄云天,而是人世间竟是那样赤裸裸的勾心斗角,非要把
人弄个你死我活的丑陋嘴脸。
《史记》作为老祖宗留下的瑰宝,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对于喜欢政治的人来说,《史记》的确教会了不少人治人的办法,我的一位领导在刚刚当上一把手之后就曾认认真真地读过此书。而对于那些本无治人之心的人来说,看这样的书会很头痛,人活着本已很累,何苦要自寻烦恼,研究些治人及如何防治于人的招术?
然而社会是现实的,是要人与人搭建各种关系而发展的。当各种思想集于一处时,也就有了屠岸太尉与赵丞相之间的争斗,也就有了赵氏孤儿故事的流传,也就有了程婴护孤的丰功伟绩,这些都是人生态度的选择。
如果赵丞相和屠岸太尉当初都能以德服众,不生斩尽杀绝之念,又何至于后来的冤冤相报?如果程婴胆怯,真的放弃了护婴的想法只身投靠屠岸太尉,那也就没有了现代人可以看到的经久不衰的好戏。人在何时何地做什么事,都会影响着自己一生命运的变数,想来正是程婴考虑到了什么是大义,他才会毅然决然地保住了赵家的命脉。
人的私念稍有闪失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那些颇具社会效应的名人。毛宁曾被同性朋友扎伤,新闻炒得火热,红豆对于青少年的行为不正为千夫所指,景岗山在机场被截留,引起多少人眼睁睁地关注着他——这些都是某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