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东京国际电影节11月1日至9日举行,《暖》是惟一的中国参赛影片。金鸡百花电影节也于1日开幕,5日揭晓奖项,《暖》获7项提名。这样,电影《暖》将像一支职业球队一样“一周双赛”。也是这部电影,将著名作家莫言和导演霍建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电影《暖》改编自莫言早期的一个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熟悉了《红高粱》风格的观众一时不会把这个山东汉子莫言和这部温暖悠远的电影《暖》联系到一起。对莫言自己而言,时隔多年之后,他对当初小说中的人物也有些模糊了。
但是莫言坚定地说:“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电影的基础。文学创作是儿子,改编的影视是孙子。”而且也正是在这部小说中,莫言第一次提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地理概念,这一概念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多次出现而且意义重大。几个小时的采访中,在谈起关于“游子还乡”的情愫和在平淡中表现偶然性对命运的影响时,他们几次潸然泪下。
霍建起说片名:“暖”是双关语
记者:为什么要改名《暖》?
霍建起:看了莫言老师的《白狗秋千架》后,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温情,淡淡地流淌于心底,非常抒情。我在看这小说时流泪了,能感动我,我想它也能感动其他人,于是决定把它拍成影片。改名《暖》,是因为“暖”既是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又含有一种暖意,或许就像我刚才所说,故事传达的就是一种思乡的暖暖情意吧。剧中人物都是围绕“暖”这个女孩来展开的,觉得挺好的,就用了。
莫言说改编:孙子不必像儿子
记者:莫言老师觉得这个电影名字起得好吗?在看过电影后,您认为影片和您的小说变动大吗?还有片中演员是否已经诠释了您小说中所写的人物形象?
莫言:我这个人有个习惯,一旦自己的作品卖出后,基本就不再管了。我看了电影后,认为基本上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动,小说的完整性也保存得比较好,镜头语言也表达出来了。但也有一些改动,这些改动现在看都很成功。我在看电影时很多地方都被感动得哭了。其实,小说改编成电影,就是编剧和导演进行二度创作和加工的过程。包括以前张艺谋拍《红高粱》也是一样,你可以把高粱地变成甘蔗林,这都是无所谓的。文学创作是“儿子”,改编的影视是“孙子”。至于影片中演员郭小冬、李佳分别饰演的井河和暖,这两个人物形象也基本勾画出来了,我只是觉得日本演员香川照之饰演的哑巴不是很像,凡是我们见过哑巴的人一看这电影就知道,这哑巴不是中国哑巴,太夸张了。
霍建起说票房:拍摄前期不考虑商业意义
记者: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用一个日本演员来饰演中国农村的哑巴呢?您从电影《赢家》开始,拍摄的每部影片都能获奖,遗憾的是票房并不尽如人意。在日本创出高回收的《那山那人那狗》在国内只是在电影频道中与观众见面。作为电影导演,您不遗憾吗?
霍建起:当初选择这个演员,可能是投资方考虑到海外影片发行的原因吧,香川照之在日本也是有名的演员,很有人气。对于票房问题,我不会在拍摄影片的前期就考虑商业意义,只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观众和市场的问题在于国内发行方,另外对影片的商业价值的衡量,不能用一个单一的标准。
记者:如果您没看过影片,您心目中的演员是谁呢?
莫言:我都不知道现在有哪些演员。当年拍《红高粱》的时候,我心目中的“我奶奶”就不是巩俐,时隔多年后看习惯了,也就觉得“我奶奶”就是那个样子了。但是这部片中的主人公“暖”肯定不适合巩俐。(北京青年报姜薇王卫)(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