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结束,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了在家中刚刚得到消息的导演丁荫楠。他坦率地说,当听到金鸡奖的最佳影片颁出的时候有些失望,再听下去,原来《邓小平》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感到十分安慰。他说,这是对影片一百多位创作、演职人员的公正评价,也是莫大的鼓励。
作为拍摄电影《邓小平》的最初发起人和创作者,丁导在得知获奖的一刹那确实是百
感交集。9年前小平同志还健在时,丁导就和一群有热情的艺术家开始筹划拍摄这部影片,他们反复讨论剧本,还沿着小平同志南巡的路线体验生活,希望继《周恩来》后再拍出一部精彩的伟人传记电影,反映出得益于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政策的广东人民的感念之情。但由于小平同志生前曾明确表示不同意拍摄此类影片,只得暂时搁下。小平同志逝世后,拍摄工作再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珠影厂也开始投入运作,数位编剧参与,剧本改了十几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未能正式拍摄。直到4年前,国家广电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正式过问此事,会同广东省委宣传部一起抓,《邓小平》的拍摄才算正式开机。中间还得到了来自深圳市的500万元资金支持,集中了北影厂、上影厂、珠影厂、北京洗印厂等多家电影单位的精英力量,个中波折与收获,都让丁导感触良多。丁导反复说,《邓小平》的拍摄成功,有赖于“国家、邓家、专家”的支持。国家的投入、来自邓小平同志亲属的全力支持、以及全体演职员的付出,三者缺一不可。
关于邓家的无私支持,丁导透露了不少“内幕”。观众可能不知道,影片中见到的小平同志在北京钱粮胡同家中的镜头,都是在现场拍摄的,而且所用的茶杯、笔筒、军装等道具都无一不是小平同志生前用过的真品!有的观众可能注意到了墙上的一幅奔马图,也是原来悬挂在小平同志书房的,据说在他逝世的那夜自行崩裂,后来又经过修补,也用在了影片中。
为了营造更加真实的效果,全体演职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丁导说:“知道卢奇怎么会变成邓小平的吗?那是我们花了五个月、耗费上万尺胶片才摸索出的艺术效果!”卢奇无论从身材、相貌都与老年邓小平有一定距离,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他每天要花4个小时化妆,脸上得贴16块胶,身上的胸、臀、肘、肚等部位要绑上七八块棉花或泡沫塑料,才有银幕上生动传神的形象。丁导还特别提到,《邓小平》得到化妆奖,不能忘记那位给演员刷乳胶的小姑娘,她才十七、八岁,由于化妆需要的乳胶使用太多太频繁,溶解过程中的化学剂使她颈部过敏,起包、肿胀,但她硬是咬牙坚持下来,整整六个月拍摄过程不下火线。
廖曙辉:《邓小平》的成功证明金鸡奖的含金量
本报特派记者阙道华
在昨晚的颁奖典礼上,《邓小平》获得了最佳故事片特别奖,作为拍摄方的珠江电影公司总经理廖曙辉上台领走了这座分量十足的奖杯。晚会结束后了,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廖总。他说:“得奖感受我就不多说了,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用票房回报这个荣誉,用票房证明金鸡奖的市场含金量、艺术含金量。这才是最好的感谢。”廖曙辉告诉记者:“《邓小平》是导演丁荫楠的最新大作,它的成功是很多单位集体努力的成果。我们首轮发行就取得了1千多万元的好成绩,这是观众和市场对它的肯定。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开展第二轮的发行———向海外发行,争取用丰厚的票房证明它的获奖是实至名归的。”
廖曙辉感慨地说:“《邓小平》的成功,再次说明了中国电影还是非常有希望的。现在我们正在着手进行股份制改革,就是希望用体制的改革,带动电影创作的改革,带动电影内容、艺术性与市场性的创新。”当然,有希望并不代表没有困难,相反,现在的中国电影遭遇的正是前所未有的困境,体制的僵硬,是这一切的根源。廖曙辉说:“股份制改革将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到电影产业里来,而投资的多元化,能很好地解决目前电影业严重的资金匮乏问题,也将促进电影厂更重视市场,更重视观众的反应,这种变化将是整体的。”按照廖曙辉的设想,引入民营、外资,以股份制作为电影产业市场投资主体,将珠影打造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电影集团,是他目前的主要工作目标,这项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做实施方案的阶段。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