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驹逝世后,家强被视为他的接班人,但一直以来,他和Beyond在香港乐坛中打拼也有他们的无奈。
Beyond与南都对话之下篇
昨天,本报刊登了《Beyond与南都对话》上篇,Beyond三子与本报主办的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的评委游威、晴朗、马向新谈到了乐队的昨日、今日、明日。今天,在对话的下篇中,内容拉阔到整个华语乐坛的兴衰情况,黄家强、黄贯中、叶世荣都是敢讲真话的人,他们直言对香港流行乐坛的现状感到失望,但他们依然会坚持Beyond的摇滚精神。
“有人说Beyond是香港第一乐队、最佳乐队,我们自己觉得很内疚,讲得难听一点,其实是因为香港没有什么乐队。”
乐队风潮不复再
南方都市报:上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香港出现了很多好乐队,比如达明一派、太极。但这些乐队都没有能够像你们一样至今还保持活力,为什么?
Beyond:很可惜,我们觉得很遗憾。我们当时还展望过90年代会有什么音乐推出,希望他们能够做出些什么来。大概由于商业上的原因,他们得不到唱片公司的支持,没有很好地宣传,所以慢慢地消失在媒体上了。而且他们自己好像也放弃了,不想再玩乐队了。
南方都市报:对,连LMF也解散了。看来不妥协,香港的乐队就很难生存。
Beyond:对,很难生存。其实LMF刚出来的时候,他们的专辑很好卖,销售成绩还超过了张学友。就像生活中有盏灯亮了起来,当时我们觉得他们乐队有希望。但是后来他们还是解散了。他们分开后又各自组了几支乐队,希望他们分开后能争口气。
南方都市报:在华语乐坛方面,包括内地和台湾,有没有比较喜欢的乐队?
Beyond:说不上很喜欢,可能比较少留意吧。不过现在乐坛音乐种类比较单一,可供选择的就少了。
南方都市报:是否觉得台湾对于乐队来说,环境宽松很多呢?
Beyond:台湾的乐队数量比香港多很多。在香港,乐队存在的空间很少,有人口和语言的原因。有人说Beyond是香港第一乐队、最佳乐队,我们自己觉得很内疚,讲得难听一点,是因为香港没有什么乐队。
家国情怀已远离
南方都市报: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时候,你们创作了好几首歌,讲香港与大陆之间的家国情怀,比如《农民》、《大地》等。但再看香港回归之后这几年,反而没有音乐再讲这种家国情怀了,为什么?
Beyond:我们一开始就在关注这个问题,但现在没有乐队会考虑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乐队少了,能写出这种类型音乐的创作人少了。而且唱片公司也不会关注什么“家国情怀”,他们只关心歌曲的商业性。所以即使你和他讲家国情怀,他也不会听。最可惜的是,大众和媒体都不再留意这种音乐。大众变成只喜欢听情歌。最近八年香港变化很大,所以音乐的题材变化也很大。现在的香港音乐都是在说香港的事情,音乐人只关注香港现在的状况。
回首昨日话乐坛
南方都市报:你们是否仍认为香港现在只有娱乐圈而没有乐坛?
Beyond:对,而且可能以后都没有了。以前那些音乐人真的不错,他们做出来的唱片,都能够卖得很好。但现在即使你的唱片做得再好也卖不了多少。那些经常在电视上露面的明星,他们能卖多少唱片?可能只有几百张。很多香港艺人出的唱片并不是拿来卖的,而是有其他用途。因为一出唱片,他们的曝光率就会高,可以到处走穴。这样的话他就能够很好地宣传自己,天天都会有新闻上报。然后他就可以拍戏、拍广告,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他们都不把出唱片当成做音乐,只把出唱片作为自己发展的一条路,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所以乐坛会越来越差,尤其在音乐上,跟十几二十年前的歌手没得比。
南方都市报:回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乐坛以改编歌曲为主流,到九十年代开始提倡原创,到了今天,出唱片还是以原创为主流,你们是怎么看音乐的原创精神?
Beyond:Beyond的风格就是不唱“翻版歌”,永远坚持原创。如果引进的话就会背离了我们做音乐的初衷。到了90年代很多人都在唱“翻版歌”,所以反而激发了原创市场的发展。
南方都市报:当今乐坛还在不断引进别人的音乐,是不是现在的主流创作人没有以前的素质了呢?
Beyond:也不是,只是现在的唱片公司要求低了。比如说两个男孩子、两个女孩子,不会唱歌,作曲家写再多的歌给他们也没有用,多好的歌给他们都不会唱,所以做出来的歌就是那样普通,因为有难度的歌他们根本就不会唱,歌也就不会有深度了,我觉得根本不是创作不出好歌,而是歌手演绎不出好歌,歌手的素质不能演绎高水准的歌曲,就影响了创作的发展。唱不了歌,当然就没有好歌听了。有些唱片公司挑歌的时候就很可笑,其实有很多用心做的好歌,有些老板根本就不会听,前奏太长的歌根本就通不过,也不会用专业的眼光去审歌。不会考虑到创作人的辛苦。只是采取一些很直接的方法去挑歌,凭直觉去听。根本不会听到整首歌的心声,一种风格就只有卡拉OK式的情歌,形成恶性循环,好歌越来越少,给的钱也越来越少,创作人的积极性越来越差了,就制约了创作的发展。
挽救乐坛靠听众
南方都市报:现在乐坛只是以情歌为主,大部分都是情歌,情歌当道,你们会不会觉得这种现象不健康?你们会不会刻意的去回避这种情况呢?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一个非情歌的运动,现在还会不会发起这样一个运动呢?
Beyond:如果只有情歌,当然不健康了,不过还是有其他风格存在的。不过说到运动,响应的人就不多了,因为大势还是以情歌、偶像为主。说回来听众还是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南方都市报:乐坛急剧萎缩,很多人责怪盗版,但也有其他的原因吧。
Beyond:不是盗版,是歌手的素质有问题。他们的素质太低了,以前的歌手懂音乐,他们出唱片是因为想做音乐,而且他们会唱歌。现在的新人既不懂音乐,也不会唱歌,但还是一张接一张地出唱片。其实买盗版就意味着不尊重音乐,不尊重音乐人,所以很多真正的歌迷还是愿意买正版。哪怕他们已经在网上下载下来听过了,但他们还是会去买一张正版。
南方都市报:你觉得有什么方法可以挽救这个流行乐坛呢?在香港那么商业化的地方,很多人都说香港乐坛不行了,正在走进一个死胡同,大家就是说而已,你们是怎么看的?
Beyond:挽救不是靠我们挽救的,主要还是靠听众去挽救。市场有自己的供求反应,你做的东西是好,不愁没人听,但如果你一直把烂的东西推给听众,长久下去,但只会觉得腻。听众会懂得选择好音乐
做摇滚乐靠自己
南方都市报:中国北方和南方都有很多摇滚乐队,有没有考虑与内地一些摇滚乐队交流一下呢?
Beyond:因为没有中间人介绍,所以正面的交流会比较少。不过我们是比较期待的。像郑钧就有自己的想法,说话也有一套,是一个很有音乐理想和自我风格的歌手。香港和内地的乐坛也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在1993年初到1995年之间,窦唯、黑豹、唐朝还有崔健都很盛行,但这几年也只剩下一两支好的乐队了。
南方都市报: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摇滚乐从低谷中走出来?
Beyond:做音乐努力是很重要的。大家多干点活,要靠自己,我们录音、出唱片都是自己一手包办的,如果有唱片公司赏识,会很开心。但也有很辛苦的时候,比如以前开演唱会有时候要自己贴海报,甚至自己上街派传单。没有想过能在别人的帮助之下去做,我觉得如果是乐队低潮的话,我们更要乐观对待,唱片公司不支持乐队,就只能靠自己了,听众会知道你做过的东西,只要尽了力,歌迷就会继续支持你的。
本报记者马向新 曾岁春 实习生钟日南 摄影陈辉(来源:南方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