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巴金”系列报道
专题片《百年巴金》剧组人员讲述
7日从专题片《百年巴金》导演李谟渊处了解到,该剧组曾专程前往上海拜访孙道临、张瑞芳等老艺术家,听他们谈起自己与巴老《家》的不解之缘。孙道临深情谈道,巴老的作
品曾两次让他泪流不止。张瑞芳则回忆起著名剧作家曹禺让在她《家》中饰演瑞珏时的情景,感慨不已……
孙道临:巴老教我演觉新
孙道临讲道,1969年秋,他在北京读高中一年级时首次读到《家》,“我非常激动。当时我虽然很年轻,但已能体会到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了。我一边看一边流泪。《家》对我的思想、爱好文艺等方面都起了很好的启蒙作用。”1943年,孙道临开始从事职业舞台表演。“我主动提出,学校的希望剧团能够排练巴金先生的《家》。之前我曾在上海看过上海剧艺社演的《家》,当时连演了100多场,可以看出它的影响有多大。”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家》,孙道临演觉新,角色分量很重,巴金还几次亲自来摄影棚谈自己的看法。
孙道临回忆说,巴金同志说:“这个《家》里有一句话,家是那个茅屋底下的一头猪,是对那种封建制度的一种诅咒。可一个人能对整个封建制度负责吗?这个很难讲。所以高老太爷我们不应脸谱化。”巴老还谈道,不能把觉新演成很怯懦、很胆小的样子,那是很粗浅、很不合适的。
巴金这些话,对孙道临演出片中婚礼这场戏特别有启发。“结婚那个场面,布置得非常富丽堂皇。但觉新很木然,他爱情丧失了,自己却无法去背叛……”
孙道临还说,文革后,巴老送给他一部新出的散文集《真话集》。“当时我看了,流泪不止……我年龄也相当大了,看了后非常感动。《真话集》撞击人的灵魂,给了我非常大的教诲。如今巴金先生已经百岁了,我也80多岁了,我不能忘记他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对我精神上的启发!”
张瑞芳:《家》连演近两月
张瑞芳读巴金的书也是在学生时代。抗战期间她在重庆,那时重庆聚集了很多文化人,经常在一起搞抗日宣传活动。张瑞芳深情地回忆:“当时我和曹禺、吴祖光、巴金等常常见面。曹禺在重庆一个不能启动的大轮船上改编《家》,他说:喂,我给你写个戏,从新娘子结婚起一直到她死。那时天气非常热,曹禺完全赤膊着呆在船上写这个戏,写完后,很多人抢它都想演出……可曹禺说:‘别的我不管,瑞珏就让张瑞芳演吧,我给她写的。’最后,剧本被金山所属的中华艺术剧团抢到了,我也被借了去。那个戏非常地红火,大概连演了差不多近两个月。”
张瑞芳还透露,1956年她和孙道临拍电影《家》,片中新娘子的结婚衣服,还是专门到重庆最大的绸缎店选取的锦缎做成的。记者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