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田壮壮第一次涉足纪录片,第一次使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的影片《德拉姆》,第一次与北京观众见面。这部记录茶马古道怒江流域段马帮及此地区原住民族生存状态的影片,被拍摄得非常风格化,被认为是田壮壮一贯“艺术影片”路线的一次延续。而田壮壮却说:“目前我所有的艺术行为都与商业有关。”
关于商业:只要收回成本,就会巩固投资商的信心
一部作品如果拍得风格化一些,基本上就会被一些人归类为“艺术影片”,并且与赔钱联系在一起,何况田壮壮拍的是纪录片。然而风格化不等于“艺术”,艺术片不一定赔钱,而且一定可以赚钱。刚刚成立北京数字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田壮壮,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他说:“目前所有的艺术行为都与商业有关。我筹备拍摄有关‘茶马古道’的纪录片已经很长时间了,用DV拍摄了很多的素材,并做了其他文字工作,计划拍摄20个小时的影片。我们一直在寻找资金,但是我们不能等,有一些钱了,我们就拍出了第一部,也就是你们看到的《德拉姆》,要让人们看到我们正在干这样一件事情,才会有新的、更多的投资。目前,我们正在与国内外比较好的电视台接洽,商谈投资和播出的事宜,同时,我们也在做数字转胶片的工作,希望这部系列纪录片还可以在电影院里放映。”田壮壮还透露,《德拉姆》的投入是200万元左右,是投资比较高的,但收回成本应该没有问题。而下面的计划已经有了,只要有资金进来,就会继续投拍。
有记者问田壮壮怎么来看待他的艺术追求和商业的关系。田壮壮说:“我拍摄影片最低要求是要收回成本,不要求赚多少钱。只要收回成本,投资商就不会对我失去信心,就会继续投资,没有钱是搞不了电影的。”
关于影片:优美而沉稳,但不够深入
从前,中国与外域沟通有两条路:北界丝绸之路,南境茶马古道。今年,田壮壮便骑一匹名叫“德拉姆”的马,率领着21个人组成的纪录片摄制组,绕过“非典”的重重阻隔,顺“三江”而下到达西藏南部的察瓦龙,跟着有70匹马的马帮队伍重温了南境的茶马古道,影片拍得很美,镜头的视觉感很强,角度比较独特,整个影片沉稳舒缓,但又优美而壮丽,较好地呈现出那片神奇土地上原住人民的生活质感。就像田壮壮自己说的:“(他们)能够给你一份力量,一份祥和及发自内心的愉悦。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赞美而改变自己……”影片的问题是不够深入,而且比较主观,一些镜头显得过于刻意。田壮壮也说,这部影片只能说是印象,对茶马古道的一个主观印象,我在拍摄的时候没有想到手法,只是表达我的感觉。
田壮壮说:“最近大家总是说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我想我们到达的那些地方也够‘世遗’的标准,好多地方只有探险家去过,我要记录下自然和人文都有独特之处的地方。下面我还想拍摄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这个地区的宗教,比如梅里雪山的四季……等等,我在这些神奇的地方穿行,总有许许多多的感叹,生活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人们是我们继续拍摄的主人翁。”(北京青年报杭程)(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