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金马奖的影帝为什么是《无间道》的梁朝伟而不是刘德华?这是颁奖典礼落幕后最多人谈论的一个“话题”,但却不见得是一个“问题”。怎么说呢?假如人们认为梁朝伟的得奖是“一个问题”,那就意味着他们认为“评审不公”,因此会为了刘德华的未能得奖而诉不平。然而,持有这个看法的人实在不多,因为认为在《无间道》之中,梁朝伟演出的陈永仁要比刘德华演出的刘建明“好一点点”的人还是占了多数(起码在我个人接触的范围如此)。因此,梁朝伟击败刘德华荣获金马奖影帝应该是一种公平合理的选择。
公平地说,同时以《无间道》被提名的刘德华与梁朝伟都演得很好,都是“The Best”。但是最佳男主角奖的得主却是“Best of the best”,差了一票也就是得不了奖。在金马奖初选提名的会议上,刘德华与梁朝伟很容易就高票入围,因为当时的提名名额有4位。然而在金马奖决选的会议上,评审团需要做的是在4个入围者之中选出1个得奖者,自然就有了“遗珠之憾”。其实在11名参加决选的评审之中,刘德华与梁朝伟各有支持者,双方都曾经积极地为心目中的影帝人选发言拉票,希望说服对方转而支持自己的“最爱”。整个辩论过程在半小时以上,投票也两度产生5:5相持不下的情况。最后在原先支持《PTU》任达华的那一票改投梁朝伟之后,才使梁朝伟以6票胜出。整个辩论和投票过程激烈而理性,始终维持了大家对“电影专业考量”的坚持。事实上,中间曾经一度有评审提出“是否因为刘德华亲自出席颁奖典礼而梁朝伟没有来而作政治考量?”“是否让刘德华与梁朝伟双获影帝使大家皆大欢喜?”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来都因为那样做会损害金马奖的“公信力”而被否定了。
当然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最佳新演员项目可以让《盲井》的王宝强和《跑吧!孩子》的郑智允同时得奖,而最佳男主角不能刘德华与梁朝伟同时得奖呢?”评审团的考虑是两项奖的性质不太相同。“最佳新演员”主要是鼓励性质较重,假如一个本来很有表演潜力的新人因为差了一票而没得奖便从此不再拍电影,那对于整个电影界来说是一种人才的损失。因此在经过策划性的考虑和讨论后,作出超过2/3的评审通过王宝强和郑智允同时得奖的决定。但是,刘德华与梁朝伟之间是专业竞争,若评审随便让他们同时得奖那就太“乡愿”了!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特别提出说明,因为在台湾有一些电影人认为“本届金马奖没认真鼓励台湾电影”,起码以《不散》拿到“年度最佳台湾电影”的导演蔡明亮就是这样公开为台湾电影抱屈。其实,以我亲身参与本届评审讨论的过程和得奖结果来看,其实大家对“积弱不振”的台湾电影是已经鼓励得近乎“偏心”了!谁都知道台湾电影一向以“艺术”取胜,而在“技术”上明显地水准不如港片,但是《不见》的摄影师廖本榕和《不散》的剪接师陈胜昌均击败《无间道》这样的强势港片而获得技术奖,这难道还不够“鼓励”吗?《无间道》虽然以大热姿态成为本届的大赢家,但其得奖项目并不如预期的多,起码在“映像”相关的项目上它都没得奖,剧本也没得奖,在在都反映出评审团“避免强势垄断”的整体思维,希望能够对华语电影的整体发展发挥其正面作用。(本届金马奖评委 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