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生于上海, 被誉为“钢琴诗人”和“最好的肖邦诠释者”。
八岁半才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帕器。1946年梅帕器去世后,傅聪依靠断断续续的自学获得“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第三名。其后他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学者、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1955年3月,他参加级别非常高的“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他获得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成为首
个得奖的中国人。
1959年初,傅聪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首次登台,与著名指挥家朱利尼成功合作。此后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近四十七年,目前仍是世界最优秀的钢琴大师之一。现在为上音钢琴艺术学院首个签约教授。
本报记者金晶文
每次出现,傅聪都会成为媒体的焦点。但他本次在上海几乎深居简出。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艺术研究所签约的第一位客座教授,他从11月起开始讲授大师课。其间,他在广州举行了一场独奏音乐会,而明年1月初,上海贺绿汀音乐厅也将响起他的琴声。
昨天本报记者对话傅聪。他谈到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理念,尖锐的见解和铿锵的语调让人完全忽略,这已是一个70岁的老人……
序曲:音乐在乎独立思考
记者:很少在国内呆这么久吧?
傅聪:对,这次来上海之前,我有点紧张。老话说“返老还童”,好像要离开我的家到很远的地方去两个月,(心里)没着落了,有点害怕。但当第一天开始上课以后,我就不再有这种感觉了。因为一遇到音乐我就解放了,而且学生太优秀了!这是我最大的安慰。
记者:对于音乐与哲学的关系你谈得多吗?
傅聪:我谈得很多,而且一定要他们理解音乐上的道理是为什么。除了感受以外,他们只有真正理解才能达到终极目的,当然这也不能勉强。
记者:对于演奏的技巧,您怎么看?
傅聪:技巧不应该是个问题。人从本能里就能感触很多,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中国人的文化是看不见的,可是积累在他们的血液里。但具体来说,现在的孩子看书都看得不多,但我到现在这一点点积累是我活了70岁得来的。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打开一扇窗。
中国的音乐老师都很负责。但我建议要让大家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所有学习都来自独立思考。
记者:昨天我们采访了一个6年级的学生,您曾说她的音乐感觉非常好,但她对您的了解仅仅在于您得到过一个肖邦的奖,而且对乐曲的背景都不知道。您对此怎么看?
傅聪:我就说嘛,天生的感觉啊!具有好的技巧和好的音乐感的人这里有的是,但真正的音乐家是凤毛麟角的,世界上也是很少很少。很多技术特别好又很有音乐感的人并没有真正进入音乐的殿堂。光有技术和音乐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在这里希望带这条路。
高潮:音乐更重要的是原创
记者:曾听到过一位老师说,她听了您的课以后发觉自己以前讲的都是错的。这让我们有点担心,您说她带的学生怎么能在国际比赛上取得好的名次呢?
傅聪:(激动地)哎呀!你错了!国际比赛上得奖的大部分都是不对的,因为错才能得奖。
记者:(忍俊不禁)为什么?
傅聪:世界上所谓大家认可的传统大部分都是错误的。很多大音乐家也都犯过这种错误。真正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永远是“众人可诛。”(笑)音乐上的道理不是由权威和大家说的所决定的。只有音乐本身才是道理。当然,假如你真正弹对了音乐上的道理并且让它很有说服力,那哪怕是外行的评委也会不约而同地被感动。
但比赛实在是制造平庸的,你想20个评委平均打分最高的才能拿第一,但平均分数最会制造平庸了,假如20个人里头,有些人非常突出,有原创性,就必定有几个评委会非常不喜欢,但如果大家都觉得无伤大雅给个19、20分的,结果他就得第一了。所以历次比赛有多少第一名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反而是第三第四的现在不得了了。所以迷信拿第一、第二的观点绝对错误。音乐不是体育,不是谁跑得快谁得第一的。我最恨比赛了。
记者:(笑)那您还当评委?
傅聪:(不好意思地)我也是被拉去的,(正色)我很希望拉回一点真理,尽我的能力给真正有才华的人一点帮助。
幕外:傅聪妙评音乐家
莫扎特:他是贾宝玉和孙悟空的结合体,具有前者的多情和后者的灵性。他的音乐是最中国的,具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特点,即使悲哀的时候眼泪也只含在眼眶,却还带着笑容。
肖邦:我是他的狂热追随者,他的音乐和诗太接近了。他古典的根植得很深,音乐里包含着中国山水画里线条的艺术,拥有化境和自由自在的线条。
贝多芬:他不像莫扎特和肖邦那样服从命运的安排,他的音乐里没有隐忍,如果命运是痛苦的,他就表现出痛苦,以及自己的不屈服。
舒伯特:他就像陶渊明那样怡然自得,演奏他的音乐要摈弃多余的装饰。
门德尔松:我不大喜欢他。他总端着架子,你听起来很复杂,里面的血肉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