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唱片引进版曾有过一段黄金岁月,像《狮子王》、《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专辑,席琳-迪翁的《真爱》都曾创下百万张的销量。而到了2003年,欧美唱片的引进版在众多发行公司眼中已如同鸡肋。
京文唱片在90年代中期的“格莱美喝彩”、“NOW”系列都曾创下30万至40万张的销量。2002年京文一举豪赌欧美版,一年之中引进了90个版,而2003年,京文只引进了20个版
。大部分欧美版的发行量只有1万至2万张,在格莱美奖中一举获得8项大奖的诺拉-琼斯的唱片也只卖了5万至6万张。华纳唱片2003年推出了17张欧美唱片,这些唱片在美国都有200万至600万张的销量,但在内地,这些唱片的销量只是美国的1%。那么,为什么在英语水平、都市水准都大为提升的今天,欧美唱片反而陷入困境呢?
乐评人王晓峰认为,欧美音乐近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过去是橄榄球形的,中间的流行艺人成堆,比如,U2、斯汀、埃尔顿-约翰、惠特尼-休斯顿等。而现在则是一条棍子,一些新的音乐潮流和艺人很难为中国歌迷所了解。同时,过去的音乐大众性强、旋律好听,而现在要接受这些音乐就要了解与之相依附的文化背景,听欧美音乐变成了一件很累的事。此外,日韩音乐也越来越吸引年轻人,在音乐选择上内地歌迷更多样化了。京文唱片的李辉也认为,现在要听欧美音乐,要外语好,还要了解背景,的确不如听华语唱片简单、直接。尽管是狂热的欧美音乐迷,华纳唱片的黄烽也认为,华语唱片近年出现了不少欧美音乐的模仿者或是替代品。在表达情感上,华语唱片的确更细腻和准确。
网络下载和盗版也是影响欧美版的重要原因。大家普遍的共识是听欧美唱片的人的确是多了,但买正版的人也的确是少了。
李辉认为,大学生和公司白领是欧美版的最好购买群,但他们目前也是下载音乐最多的。在盗版上,李辉说,过去做盗版的不懂欧美音乐,现在他们非常懂行,比如,我们出莫比的唱片,盗版商则出了全系列的莫比唱片。目前,中盘商和零售商已经越来越多地从盗版商手中进货。当上游产品无法进入下游市场时,正版欧美唱片就自然胎死腹中了。
此外,在一些机制和政策上也有不少影响欧美唱片的因素。黄烽说,一张欧美唱片审批要40个工作日,再加上设计确定、加工、发货就要有两个月,而盗版商的效率则是两周发出三批货。再加上中盘和零售商对欧美唱片不懂行,缺乏合作,效率很差。另一方面,国际公司的唱片版税仍然太高,在目前低价CD的市场中,欧美版的价位还是太高,华纳的黄烽承认,如果唱片公司降低30%的版税,发行商的发货量可能增加400%至500%。
再有就是媒体,目前媒体要么追求最大的受众群,90%的媒体一年能接受2至3张欧美唱片就不错了,而另一方面就是针对小众介绍唱片,媒体对欧美音乐不太像以往那么有热情和有实际效果。
尽管欧美唱片陷入困境,但这类唱片的引进仍然承担着正版普及和介绍欧美音乐的责任。在这一年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少年度热门唱片被引进,比如,碧昂丝的《危险爱情》、诺拉-琼斯的《远走高飞》、暗夜精灵的《落入凡间》、林肯公园的《流星圣殿》、蒂朵的《漂泊的心》等,而一些唱片公司不计市场、引进了不少曲高和寡的好唱片,如《布鲁斯名伶》、《爵士惊艳》等。华纳唱片在推广林肯公园乐队时尝试了多种营销方式,创下17万张的佳绩。欧美唱片引进版仍在困境中寻求调整和突破。(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