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情系英若诚遗作日前,北京人艺的几十位艺术家在首都剧场排练厅里一起为刚刚去世的英若诚先生举办了一个简朴的追思会。临时布置的会场正中挂着英老的遗像,两边的展墙上则分别贴上了他曾演出过的话剧剧照和他的译作的剧照,其中不乏像1953年在《龙须沟》中扮演的刘掌柜、1958年在《茶馆》中扮演的刘麻子等经典角色。会场播放着莫扎特《安魂曲》,这是英老生前最为喜爱的一段音乐。
老艺术家苏民不愿为去者哀哭,他赞赏英老豁达开朗的人生观和追求艺术的严谨态度,“追思去者是为了面向未来,给活着的人加油打气”。与英老同辈的郑榕还能够清楚地记得当年在排演《茶馆》时,老舍先生对英老的教诲。他认为英若诚是那种有修养的平民艺术家,能够用他细心的生活体验去打动观众的心灵,即便是很小的配角;而他又是高档次的文化使者,能够把外国的经典剧目翻译成中文,又能够把《茶馆》这样的中国经典剧目翻译成外文介绍到西方。如此能够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艺术家,北京人艺历史上只有焦菊隐和他。
“大导”林兆华自谦是“低一辈的人”,他回忆起当年经常在“英家门楼”接受的教诲。令他深感遗憾的是英老最后一部译作—沙翁的《克里奥兰纳斯》“未能在他生前上演”,“如果人艺能够上演这部英老译作,我会笑着来排它,到那时候,我们也终于可以说北京人艺排世界名著啦!”
晨报记者 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