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心目中,山水国画越大越有气势;而花鸟画属于“低吟轻唱”,是小中见大的“折子戏”。但现在花鸟画也开始变“大”。走进正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的《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展厅,就被那巨大的尺幅和逼人的气势“震”住;不少作品一反传统,画面上都是满满的,很少留有空白。对此,美术界人士有不同的反响。有人认为,这是“大花鸟意识的觉醒”,是画家的目光越过明清文人的趣味,立足当代而产生的新花鸟画。但也有人提出,花鸟画不见得越大越有现代感。
主办方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郭怡子宗认为,这些情节完整、气象宏大的大制作,说明画家的视野已从传统折枝丛艳、点景禽鸟,转向花木丛生的大自然和禽鸟生息的天地,透过花鸟来传达社会、时代的气息、情调和情趣。现代社会讲究视觉效果,“大”正是顺应了人们的需求,给人以震撼力。其次,展出的许多作品构图都是从自然生活中直接抓取变化而来,运用截取法,选最精妙的部位,加以剪裁取舍,因此构图新鲜生动,不落俗套,与文人花鸟画“留白”有很大的反差。这些画家还从西画、日本画、装饰画中汲取养分,包括使用一些新材料、新颜料,使花鸟画这一古老的艺术更加鲜活。
美术评论家江宏分析道,中国画越画越大,从四尺整张,发展到六尺、八尺,像一堵大屏风。“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展览效果,强调有张力、有视觉冲击,而没有从画自身体现的力量来感动人这一角度考虑。“巨大”不等于“伟大”。作品的感染力不在大小,许多经典之作都是小尺幅,《蒙娜丽莎》尺幅就不大;宋代纨扇仅1尺大,现都是国宝;《兰亭序》16开纸长,却影响了千秋万代。画越画越大与评展有关。面对数千幅作品,评委在每一幅作品前停留的时间非常短,要吸引评委,给他们一个醒目的印象,只有“大”。其实有些题材只适合做小品,“大”了未必精到,反而大而无当,不耐看、少滋味了。
画家杨正新说,不少作品有生活、重写生,画面繁杂、工笔,可有韵味的写意少了,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吃功夫”。其实简约、空灵是最难的,要草草几笔抓住观者的心,需要很深的功底。因此作品在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同时,不能缺少程式,即艺术需要生活,在表现时必须与对象拉开距离。此外,当代花鸟画家借鉴西画和装饰画,有制作和工艺的特色,远看整体效果好。可对中国画来说,书写性才是它的特色。中国画的精彩、内涵、节奏、韵味,画家的情绪、情感都在书写中得到发挥。抛弃了书写这一特长,是非常可惜的。本报记者顾咪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