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2003年,中国电影注定又是一个尴尬的年份。无情的电影市场似乎还是在捉弄中国电影人,在这块越来越贫瘠的土地上,我们劳作,但没有得到期待的收获;我们——
本刊特约撰稿/陆邵阳
这个结局看上去还不错。从2003年贺岁无片,到2004年贺岁3大类型片聚首,《手机》、《无间道3》和《玉观音》,三档强势影片似乎给2003中国电影市场画上了一个完美而热闹的句号。
然而,红火的贺岁片背后是2003国产电影尴尬的颓势。
回望2003年,中国生产国产电影120部左右,较2002年的100部有所增加。从“百花”盛开到“金鸡”高唱,中国国产电影照例显现一派歌舞升平;从民营企业喜获独自制片和合拍片的资格,到电影的审查、发行门槛明显降低,以及电影分级制度和电影法的呼之欲出。2003年中国国产电影从迹象上,给人带来蓄意待发的激动。
遗憾的是,事实和人们的愿望相反。
大陆电影市场到底有多严峻?
都知道现在的国产电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它的生存状态究竟有多恶劣,似乎没有人仔细想过。香港著名导演刘伟强(《无间道》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内地的电影市场,世道在好,前景在好,但是目前内地的电影环境不太好。”
就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看,国产电影在海外大片和“香港制造”的双重夹击下,可以说是焦头烂额,地位也越来越边缘化了。海外大片、合资影片始终占据了票房的绝大部分,只有冯小刚、张艺谋少数几个导演还有票房号召力,大部分国产电影不要说盈利,就是保本也变成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2003年中国电影票房大增其实仍是个美丽的泡沫,支撑起全国八九亿票房的真实原因是高票价,票价逐年上涨,而观影人数却越来越少,热爱电影的观众在大量流失。
去年国庆黄金档上映的《天地英雄》,何平导演可以说是积十年功力于一役,把自己心中郁积的西部情节彻底地宣泄出来了,影片投资浩大,制作精良,加上有内地影坛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姜文、赵薇的加盟,所有人都期望和《英雄》一样,《天地英雄》能再放一个卫星,但事与愿违,在人民大会堂首映的《天地英雄》并没有横扫千军的气势,3500万的收入和《英雄》的2亿5000万票房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尽管如此,3500万还是占据了2003国产电影票房第一的宝座。
由国际影星巩俐倾情出演的《周渔的火车》,尽管有实力派小说家北村的原著打底,从影片开拍起,围绕着孙周、巩俐、孙红雷三人的“花边新闻”就不断被制造出来,但2000万的票房收入和投资者的初衷还是有较大的距离。《绿茶》的演员阵容和《天地英雄》一样豪华,凭着导演张元多年来在“地上”和“地下”的闯荡经历,吸引一批熟客的眼球本应不在话下,但这样一部针对城市白领的影片,还是没有得到那些小资的青睐,赵薇和姜文的“忘年恋”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窥视欲。
徐静蕾是2003年中国影坛的宠儿,美女导演的处女作《我和爸爸》在年度百花奖、金鸡奖和华表奖中连获四项大奖,台前幕后都有高人相助,但这部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影片还是不敢和那些势头强劲的海外大片和港片较量,早就预定2003年下半年上映,可档期上了又下,下了又上。而由“金牌导演”杨亚洲执导,由倪萍大姐、袁泉评委主演的《美丽的大脚》,票房收入甚至没有超过100万,其实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于是,一个悖论出现了,2003年中国电影在产量上是一个大年,但是在市场上却是一个小年!十分明显,原因在于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国产影片,在市场上无所作为。单就2003年的120部影片来说,能让观众说出影片片名的恐怕不会超过20部。
孤胆英雄冯小刚
当国产电影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的时候,只有冯小刚的贺岁片还坚守着最后的阵地。《手机》上映10天票房3500万,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无间道3》在上映两周后,票房纪录就被新鲜出炉的《手机》刷新,《手机》完全有把握打破《黑客帝国3》在大陆市场的票房纪录,而相比《无间道》等影片的巨额投资,成本只有1600万的《手机》已经大获全胜了。
冯小刚的电影恰到好处地契合了他的本土化商业策略,冯氏贺岁片成了中国人喜度农历年的一道“大餐”,他的电影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市场消费特性的国产片。
虽然很多人对冯小刚的电影嗤之以鼻,但不可否定的是他的电影已经具有“品牌效应”,冯小刚为处在特殊国情中的民族电影的商业化道路趟出了一条出路。《手机》对2003年的国产电影来说,仿佛是一场“及时雨”,给疲软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活力。
虽然冯小刚并不能用一以贯之的立场和态度对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提供更多建设性的思考,但从冯小刚的电影中,观众可以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经验和快感!
固然冯小刚的贺岁片离成熟和完美还有较大的差距,他的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冯小刚自身的才华外,也有一个不容否定的理由,就是别的导演拍摄的娱乐片都处在一个低水平积累阶段,水落石出就显出冯小刚的电影比其他人高出一大块,冯小刚应该有一个较大发展的空间,他知道观众要什么。
但是,他接下来就面临着如何超越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手机》中的“手机”这个物件和新近流行的时髦话语去掉,这部对男人敲警钟的影片,它的内核其实在《一声叹息》里就表达得很充分了。
2004国产电影亟待突围
在2003年举行的第四代导演研讨会上,某位资深影评家沉痛地说:我没有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有些从业人员甚至悲观地认为,所有在中国电影这条路上走的人都是在黑暗中前进!都是怀着不停的失望在走,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
2004年下半年开始,将取消发行公司,变成院线公司。院线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买片,所有的片子拿到电影院来放,放多少钱是多少钱。过去那种靠发行公司或靠朋友的帮助买断一些片子的情况,今后不可能了。导演们在新的一年将面临全新的、比以往更严峻的市场环境。
事实上,情况并没有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中国电影目前的境遇应该说比较真实地反应了中国电影的现状,暴露的问题也是民族电影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它暴露了中国电影多年来的问题和陋习,对电影认识上的偏差,制作上的粗制滥造,人员的鱼龙混杂等等。现在正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短暂的阵痛将换来更规范、合理的电影市场。
2004年初,中国电影局副局长吴克向参加导演年会的一线导演表示,电影现在要走的是产业化的道路,现在的电影功能和以前已有变化,教育和宣传已退居其次,而娱乐和审美功能已上升为主要功能,这个改变将为电影的创作解放思想。
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市场”的重要性,这比以前仅仅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和题材规划来发展电影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娱乐片像好莱坞一样成为一种产业,这恐怕也不现实。国内的娱乐片创作到现在为止还是一种无序的状态,——市场是需要培育的,这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者系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