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中国电影改革的一年,在转变观念、深化流通领域改革、保证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全面发展方面,电影局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动作。日前,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2003年,中国电影工作面临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大得多,但电影的成绩比预想的好,这是否与电影局在观念上的转变有关?
童刚:2003年尽管有“非典”疫情的冲击,电影创作产量还是比去年增长40%左右。
为了给电影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2003年相继推出了《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与此同时,还相继推出了关于制片、发行、放映等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目的在于降低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领域资格准入门槛,吸纳一切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参与电影产业;拓宽电影融资渠道,调整并完善电影融资政策;搞活电影流通领域,促进国产影片发行放映;减少政府审批程序,促进产业快速发展;鼓励电影产品创新,让电影产品更好地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等。
记者:2003年11月,电影局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召开了部分青年电影导演座谈会,参加人员包括过去曾经有过违规行为的青年导演。这么做的起因是什么呢?
童刚:这么做的原因是希望这些年轻导演能回到主流上,犯错误没关系,能改正就好。2003年,电影创作生产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截至12月中旬统计,创作生产并审查通过的故事片(含混录双片)已达到140部,首次打破了近年来电影生产部数徘徊在100部左右的格局。在2003年国产影片的创作生产中,民营影视公司和系统外社会性影视机构投资拍摄故事片呈现出活跃状态,成为国产电影创作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记者:2003年的国产影片是历年之最,但在票房方面是否与产量成正比呢?
童刚:2003年电影市场在稳定中保持不断增长。据统计,电影市场第一季度的票房收入比上一年同期上升近50%。然而,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严重冲击了电影市场刚刚出现的良好势头。经过努力,全国电影市场自去年6月中旬开始逐步恢复正常,并抓住暑期放映的良好机遇,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了显著的票房成绩。
2003年,电影产品的多元盈利模式初见端倪。电影《英雄》开创了音像市场史无前例的版权价位,由此引发了音像市场对电影产品的新一轮争夺。据调查,《手机》的国内音像版权收入高达750万元,《茉莉花开》的国内音像版权收入高达780万元,《天地英雄》国内音像版权收入高达600万元。2003年,越来越多的电影产品在电视播映,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高于以往的利润回报,随着几个电影频道的相继开播,电影产品电视播映的空间将会继续增大。(北京青年报 姜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