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逍遥》、《十七岁的单车》、《盲井》的出现,让人们对独立电影导演充满期待:把电影拍得更好看一些吧!
废园
近两年真正能够让铁杆影迷们服气的中国电影似乎还没有出现。
张艺谋的《英雄》在精心策划的炒作下书写了一个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票房神话,这是一个可以写进中国电影发展史的极端案例,它告诉后来者:成功的商业炒作可以让一部内容可疑而形式华美的电影大获名利,只是你要付出被人质疑乃至谩骂的代价。
我们对何平的《天地英雄》充满了期待。这个长得有点像鲁迅、一贯行事低调的导演多么符合我们心目中的君子标准啊!即使当我们略带失望地走出电影院时,我们还是极力想说服自己:这部电影比张艺谋的《英雄》好多了。我们希望何平能击败张艺谋,帮我们出一口恶气,并证明我们对《英雄》的否定是正确的。
但遗憾的是,随着情绪化的评判日渐沉淀,我们不得不沮丧地承认:何平除了故事讲得稍好一些之外,并没有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他按照好莱坞大片模式拍摄的这部电影并不比我们熟知的美国电影高明,它沦为一部缺乏个性的“大路货”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无法与张艺谋的极端形式化所构成的独特审美力量相抗衡。
陆川的《寻枪》是一部颇有个性的电影,但也仅此而已。它过于情绪化、技术化的电影语言削弱了现实主义的力量,它表明陆川对自己掌控的摄影机器还缺乏信心,因而不得不借助于一些花哨的语言来证明自己的个性。
如果稍为宽容一些的话,我们似乎就不会对冯小刚的系列贺岁电影感到腻味了,毕竟还有相当数量的观众就好这一口。在许多平庸的中国导演没有信心拍摄商业电影的时候,冯小刚一直在变着法子吃螃蟹,他的勇气显然来自于他的精明与投机。但我不觉得他的贺岁片比英达的肥皂剧有什么高明的地方,英达是彻底的搞笑和平民化,而冯小刚只会卖弄北京侃爷的痞气和胡乱调侃现实的小聪明。
《无间道》系列是在第一个战役取得意外胜利的刺激下所进行的大胆冒险与投机,我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这种艺术探索和商业冒险动机都很强烈的行为,只能打个蹩脚的比喻:第一部是用酒瓶泡一支人参,第二部是用一只大坛子泡一支人参,到了第三部,这支人参被切成几段泡进了几只大水缸里。从第一到第三,我们喝到的人参酒滋味越来越淡———用梁山泊好汉的话来说就是:嘴里淡出鸟来。看来,只有全明星阵容还不足以担当拯救香港电影市场的重任。
也许,我们应该把尊敬和期待留给那些拍摄独立电影的年轻导演。贾樟柯用《小武》、《站台》、《任逍遥》这三部小成本制作电影,证明了自己具有弥足珍贵的艺术良知和克制内敛的叙事能力,有了这两点,他能够不拍出出色的商业电影吗?
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也是小成本电影,它讲述的已不仅仅是成长的痛苦和烦恼,它已经触及了社会的神经,掀开了现实生活的严酷一面,因而同样是令人动容的一部电影。
李扬的《盲井》让人惊悚,它所选择的题材的残酷性是近几年来罕见的。
我对这些独立电影导演充满期待,正是因为期待,我还要大声地对他们说:喂,把电影拍得更好看一些吧!
中国需要好电影。事实上中国是有过好电影的,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比如《荆轲刺秦王》、《霸王别姬》,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
有人说,是不断的谩骂和指责成就了固执的张艺谋。这个摄影师出身的电影导演总是过于迷恋色彩和构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寻根文学”对他影响很大,因此他所拍摄的几部电影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追求寓言模式和讲求构图的毛病,他对形而上的迷恋超过了对形而下的耐心描摹。这种情况到了《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时有所改变。如果仅仅因为《英雄》的空洞就对张艺谋一票否决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于这样一个很有号召力的导演,我们对他的忠告是:多一点艺术良知,少一些商业投机,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浮躁,你最好的电影还没有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