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上海苏州河边的很多艺术画廊一样,南京的圣划艺术中心也选择了临近江边的仓库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宽阔的展厅、透气敞亮的空间、现代化的轨道射灯和自由移动展墙,使得整个“仓库”充满时尚意味。但中心的陈燕经理却告诉记者:2004年圣划正面临着生存的问题。这个创办了一年多的南京目前惟一的当代艺术专业画廊,一方面固执地想往学术化的路上走,另一方面却又被每年五六十万元的房租、水电、人员工资等开销压得喘不过气来。它还能支撑多久?
南京目前显然还缺乏一个当代艺术的消费群体。圣划代理了十几位艺术家,可代理作品,也介入家装,如为一些宾馆组织创作,但这些原作的价格被压得很低,很难靠此来维持中心的运转。圣划的投资人沈其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执行馆长为此得不停地“贴钱进去”。有圈内人认为,虽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江苏的现代艺术一度走在全国前列,“晒太阳”、“85青年艺术周”等活动,在声势和影响上都超过上海,但在其后的发展中,江苏却把“中国当代艺术品的集散地”称号拱手让给了上海。原因在于,在上海,前卫艺术、现代艺术是一种时尚,是白领的钟爱。前卫艺术的反叛与时尚的标新立异相结合,成了都市人追逐的风景。而在南京,时尚显然不如古典更受宠。此外,北京、上海等地“活”得较好的一些专业画廊,都有“背后的支持”。如北京的今日美术馆,有房产公司的投资;上海的香格纳画廊,是一位瑞士人投资;上海的多伦现代美术馆,是政府投资。而南京却还缺乏这样的经济平台。
那么上海的艺术画廊是否一派风光红火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目前有约1000家画廊,其中只有5%是真正的艺术画廊。而这些艺术画廊中,95%在亏损,只有5%是持平甚至赢利的。每年都会有几家有品位的画廊黯然关门。私人艺术画廊目前首要的经营主题便是“活着”。上海的一位业内人士感慨万千地把“最成功的画廊”概括为四类:1.做古代绘画作品的,那简直等于做古玩;2.做近代作品的,也与做古玩没有什么大的区别;3.把当代画做批发的;4.沙龙酒吧化的画廊或者是画廊式样的派对发生地。看来,即使在上海,想做学术的艺术画廊也远远不如只做市场的画店能站得住脚。
但是,沈其斌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以专业化的方式来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现在有人把当代艺术市场的薄弱归结于中国的当代艺术“幼稚”、“模仿西方”,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误读。现在有不少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以其本土化的创作为中国赢得西方的喝彩。虽然目前经济对文化的投入不够,也缺少政府平台,但是民间的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感觉到不能等政府来投入,而自己站出来推动这个市场。他对“总的趋势”充满信心,只是,首先必须得“熬过去”。本报记者冯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