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曾经的年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1月25日12:26 南方日报

  白叶

  我崇拜民间和底层。童年的家常饭,家乡的风味小吃、乡土点心,记忆里城南城西寻常巷陌中小食店里的矮脚凳、白坯桌、红泥炉、沙锅煲,有我特别喜爱的民间之香。在我看来,它强烈地散发着古老恒久的民间和底层色彩,历久而不褪,每每想起,总是让人心生怀恋。

  活在世上,日子是天天过,饭是天天吃。过了多少,吃了什么,往往浑浑沌沌,不去多想。然而,年来了,带来了气氛,带来了色彩,还带来许许多多与时俱进的新人新事。只是于我,不知何故,更多的会想起,故园的泥土风俗,人之初的陈年旧事,本来都很平常,只是历经几十年的收藏,数百里的阻隔,让平常的东西,也变得不平常起来。

  那时候确实很穷。即便过年,也就是那么一丁点儿肉、一丁点儿油和糖,但即便一丁点儿,家家依然过年,依然有自己过年的气氛和章法。说到年饭,我不能不想起一个人,那是我家多年的保姆惠兰。

  惠兰留给我的记忆,印象犹深的是她的一幅侧影,冬凉的早晨,她拿一张小矮凳,坐在院子里,埋头刨南瓜,全身都绷紧了,在用力,直刨得鬓发蓬松,青筋暴起,面红耳赤,当她停下来歇息时,常会无缘无故地眺望远方,出一会儿神,这时候,她的眼睛美丽而忧伤。

  临近过年了。那时我是那样的满心欢喜,一心准备享受惠兰的拿手好戏———南瓜糯米团。而对艰难时世中的世故人情,却是糊糊涂涂,懵懂无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惠兰却是聪明过人,她总是能在贫困饥饿的日子里,做出源于一般饭菜又高于一般饭菜的食物,而且于食物中显示出她天性中的艺术趣味,令我们的日常伙食平添色彩。南瓜糯米团就是她的看家菜之一。

  当然也是过年才做的,因为这是一道奢侈的点心呀。年前惠兰就开始留意,买一只扁圆扁圆的老南瓜,越老越好。厚厚的南瓜皮去掉后,一牙牙劈开,切成大块,锅里多放点油,爆香葱花,再下南瓜,加盐,不断煸炒至塌软、出水,然后将糯米粉搓成铜钱大的圆子按扁入锅,加少水小火焖熟。揭锅时,眼前色彩灿烂,且对比强烈,南瓜是大板块深浓的橘红,纵横狼藉,糯米团则腴白如脂,点缀其间。吃起来是那样的柔软香甜,你不由得团起身子,感到说不出的温暖。

  那时的冬天不像现在,那时冷,咳个嗽,满口喷白烟。除夕那天更是冷得气派。白天玩累了,傍晚便溜进厨房,看惠兰烧年夜饭。

  有精有肥的肉在她的快刀下,似一朵朵杂瓣的大西番莲花,次第开放,加盐、酱油、香油、葱蒜,惠兰把碗里的肉搅得满屋生香。然后擀面条。惠兰是广东人,她却有本事将团面弄得千回百转,长流不断。面煮伸了腰,将肉片兜底儿氽入,浓烈的香气冲天而起,撩得人馋涎欲滴。惠兰从小在渔乡长大,她爱吃鱼,但她懂得节省。她做的鱼面,不放油,只放一点盐,把鱼片和姜片往开水锅里一下,几个翻滚,鱼肉就离开了骨架,汤水牛奶似的乳白醇厚。吃面,吃的就是汤水,那面滑得夹不起,肉嫩得咬不住,汤浓得化不开。一桌人埋着头,只管喝,呼噜噜,呼噜噜,那股浓得化不开的鲜醇美味从舌底浸润开来,鲜得人颤抖抖的。

  这样的饭,这样的面,这样的糯米团,特烫,就应该在大冷天吃。

  这些年来,我发现,眼前的事,常常扭头就忘。而那些久远的,早该忘记的事,哪怕鸡毛蒜皮,也时时会在一低头间,清清晰晰地浮起,凝在你的心底,不散。这其中就有,惠兰在院里聚精会神鬓发飘飘面红耳赤埋头刨南瓜的丰满的侧影,那一大碗红彤彤暖烘烘香喷喷如花绽开的南瓜糯米团,以及一家人坐在一起呼噜噜呼噜噜吃面呼得说不出话的寒冷的除夕之夜。我越来越有一种感觉,觉得过去了的日子,犹如一只橘色的灯笼,总是暖暖地,永远地,朦朦胧胧地,挂在家的门口。

  春节前,在市场溜达,不知何故,总是有意无意地,四处张望,寻找老南瓜。现在市场繁荣,老南瓜当然有,但它们静静地呆在角落里,不太被人注意。至于南瓜糯米饼,饭店和超市都有,早已不是稀罕之物。但我还是怀念惠兰的手艺。我也曾经兴致勃勃地买回老南瓜,仿照当年惠兰的一招一式,自己动手制作糯米团,放足了原料,精心加工,只是吃起来,总有点不对劲,不是当年的味道。我知道,不管我如何努力,如何添油加糖,这南瓜糯米团,是决然做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 新闻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