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08:0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徐百柯

  有一本很有名的哲学史著作《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开篇谈哲学的起源,着重强调了一个概念———“leisure”,即“闲暇”。其实,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休闲中的沉思是人的最好场所,它可以使人保持内心的安宁与自由感。

  春节长假让繁忙的人们一下子闲了下来。有数据表明,一个正常工作的社会人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休息。如今,如何休闲,不仅是一个热点话题,还成了大学中的一门课。

  作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的教授,谢元鲁很喜欢的一个意象是罗丹的《思想者》。“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沉思中的人不会是在工作,而应该是在一种休闲的状态下。”这是他在给自己的研究生开的“休闲研究”这门课上的开场白。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个叫做皮普尔的瑞典哲学家写出了《休闲:文化的基础》,这本书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皮普尔把休闲定义为一种精神的态度,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同时,休闲也是一种使人类自身沉浸在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所以在他看来,休闲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

  在梳理了休闲学的学术脉络后,谢元鲁更愿意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进入“休闲”这个领域。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风花雪月、花鸟鱼虫、遨游山水……甚至声色犬马,他认为也不妨从正面的意义上来加以理解。“声,悦耳;色,悦目;犬马,还有逗蛐蛐什么的,宠物怡情。这些又何尝不是一些生活化的艺术呢?”在谢元鲁看来,中国古代的这些休闲,主要是一种士大夫的休闲,是少数人在文化价值层次上加以提升和艺术化以后的产物。而到了今天,所谓休闲可能更主要地是指大众休闲,“用成都话说,就是吃点儿麻辣烫、打点儿小麻将、看点儿歪录像……这样看来,今天的休闲,群众基础固然广泛得多了,但在文化层次上应该说还有待提高。任何一种文化事物或者文化现象,都有俗化和雅化这两种倾向,只有经过一定的雅化提升,才能够长久保存下去。休闲学的研究和推广,就是希望在这些方面给出一些指引。”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谢元鲁的研究是植根于成都地域文化土壤上的。成都的“闲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宋代的《岁华纪丽谱》一书,开篇即断言“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直到今天,国人提起成都,十有八九仍会说起成都的茶馆,“成都人爱耍,更会耍”似乎成了一种地域标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出版一期四川专辑,名为“上帝为什么造四川”,第一组文章就是讨论成都与休闲这一“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刘德谦,曾经对比了成都和杭州,以此来讨论“休闲”是否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定位。杭州明确提出了“休闲之都”的目标,于2001年主办了“中国休闲经济国际论坛”,目前又正在申办2006年的“世界休闲博览会”。而成都却似乎在“躲避”这个概念。作为许多专家和旅游者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休闲之都”,成都自己却选择了“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的宣传语。在刘德谦看来,这3句话或者流于抽象,或者过于狭窄,都非上上之选。

  谢元鲁这个“局内人”的分析似乎来得更激烈些:“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一些政府官员和市民百姓很害怕把‘休闲’这两个字摆到桌面上来,甚至在这个问题上有某种‘自卑’的情结———说成都人休闲,潜台词是不是就是说成都的工业乃至经济总量落后啊?成都不够现代化啊?这种焦虑实际上是走入了现代化的一个误区,即所谓‘现代化的同质化’。你发达地区有什么,我这里就要有什么,尤其是还要造出一个什么产品来,像这些天又在炒作‘成都造’的背投电视一样。其实,关键的问题是,休闲并不等于懒散、不务正业或者无所事事,成为一种文化的休闲又何尝不是经济呢?并不一定要一个劲儿地只盯着产品经济啊。”

  在谢元鲁看来,认识不到自己地域文化的特质和意义是一种巨大的缺失。“能够在历史上逐渐成为休闲文化发达的区域,这是成都的骄傲,也是成都之所以成为成都的底蕴所在!”

  最近,张艺谋拍摄的成都形象宣传片《成都,一个你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正在电视上播出。网上曾经有人发表过这样的感叹:“成都的休闲不需要造作,早已自在人心。”

  其实,休闲并不仅仅只是成都这样一座休闲的城市才需要关注的话题。相关数据表明,中国人的闲暇时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多:以1年52周计,每周休息两天,再加上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的国家法定假期,共计114天。也就是说,一个正常工作的社会人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休息。同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正在逐渐延长,目前已经接近75岁。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退休以后一般还将度过近20年的闲暇时间。两者综合,一个人的一生有将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处于闲暇状态中。

  这些闲暇时间如何度过呢?谢元鲁认为:“忽视这一半的时间可以说是浪费生命,或者起码是降低了生活质量。难道整整一半的生命就是为了另一半而存在的吗?我认为这两部分有各自独立的意义!没有人会愿意看到,一个老人孤独地坐在路边,眼神茫然地看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

  “在休闲学中,我们关注的是为了谋生而进行的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说到底是在贯彻一种生活的理念和态度,即如何更有效地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休闲学的核心观点是,休闲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 新闻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