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青报:在《康定情歌》故乡寻访民歌回归之路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1月29日15:00 中国新闻网

  1月21日至29日,首届“四川甘孜康巴国际狂欢节”在贡嘎山海螺沟举行。除了舞蹈、服饰、饮食、民俗等多种康巴风情的集中展示,这道丰富多彩的藏味文化大餐更打出了“《康定情歌》故乡”的品牌,以巴塘弦子、甘孜踢踏、新龙锅庄、丹巴嘉绒的名义,推出一个又一个狂欢之夜,在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上大做文章。

  半个多世纪以来,《康定情歌》以真切的感怀、美妙的旋律让人们传唱至今。即使是
在民歌资源相当丰富的康巴地区,新创民歌能如此一举唱响的也并不多见。“很多条件不错的民歌手都唱通俗去了。”海螺沟艺术团团长、藏族歌手格绒格西不无遗憾地说,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可是很多人还没有发现自己身边的东西才是最优秀的。

  民歌近来受关注的程度有点不同以往。不仅是此次的国际狂欢节,不久前的“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也在呼唤民歌的回归。

  大年初一与观众见面的“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决赛及颁奖晚会,早在两个月前就调足了观众的胃口:多情的“信天游”、味足的“花儿”、高亢的“过山腔”、粗犷的“漫瀚调”,以及壮美的“苗族大歌”、“壮族大歌”、“侗族大歌”,还有那古老的濒临消亡的“藏族和声”,从声音、服饰到形态无不传达着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

  中国民歌的风格极其多样,而把民歌表现得最完美的还是生长在那片土地上的人。

  大赛总导演李罡表示,打出原生民歌的创意,就是想让都市里的人们看一看什么是真正的民歌,看一看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丰富的民歌文化。如果不这样做,有些歌种可能真的就听不到了。比如羌族的多声部,现在只有6个人会唱,侗族大歌的多声部已经申报联合国非物质自然文化遗产,但我们自己了解得却很少。李罡希望通过这次大赛引发一些思考,在经济大潮席卷全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不经意中正流失着宝贵的遗产。

  这一大赛对眼下“千人一面”的民歌创作和演唱具有相当的冲击力和震撼力。针对目前歌曲创作、演唱中的模式化倾向,郭兰英、王世光、李双江、徐沛东、樊祖荫等大赛评委普遍认为,民歌走到现在应该回归了,再不去找一找我们的根,民歌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

  据介绍,通过这次大赛,至少有三四个歌种是首次发现的,有十几个歌种是在媒体上第一次露面的,有60%以上的演唱形态是在央视媒体上从未出现过的。

  谈及民歌的发展,四川省文化馆四川民族民间演艺中心主任郑邦君认为,民歌要获得更多的观众和听众,创作、宣传和产业化运作才是关键环节。其实地方上好嗓子的歌手不少,他们甚至在全国大赛中都获得过好成绩,但民歌歌手仍是“青黄不接”,不少学民歌的人转行通俗或美声,稍有实力的又都人往高处走。再加上不少歌手受困于经济而不能出去参赛,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这也是不少优秀民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一个重要原因。

  “视觉上是到了藏区,而听觉上却还在别的什么地方。”这是前往首届“四川甘孜康巴国际狂欢节”采风的知名音乐人戴劲松几天来的感受。民歌创作后劲不足,创作时单纯的模仿、借鉴,使得如今相当一部分民歌失去了本土特色。戴劲松认为,一味地照搬、照抄很容易引起民歌的“消化不良”,民歌最大的优点就是自由,需要非常人性化的创作,不应该受到任何模式化旋律的束缚,而现在很多音乐人却正在把它们规范化。事实上,很多民歌的演唱者都是即兴演唱,看见什么唱什么,没有谱子却能唱上一天。可以说,他们的文化是从歌声中体现出来的。

  康巴不但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更蕴藏着丰富的民歌素材。为了录制新专辑,格绒格西曾跑遍甘孜州18个县,向能唱藏族山歌的民间老艺人请教。在借狂欢节之机赶拍MTV外景的他看来,神秘的冰川雪山、热烈的篝火晚会、绚丽的民族服装才具有浓郁的藏味,才能和他高亢的歌声融为一体。

  参加完“CCTV西部民歌大赛”后,格绒格西5月份还将代表北京电视台,带着自己的拿手好戏《溜溜调》和《美好的祝愿》参加“上海国际亚洲音乐节”。在“原汁原味”4个字背后,这位康巴汉子看到了自己和藏族民歌的美好前途。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吴晓东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 新闻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