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春节文化市场盘点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1月30日09:32 解放日报

  巨幕电影成为影市热点

  本报讯(记者李光一)还在试营业的和平影都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猴年新春刚亮相的巨幕电影,吸引合家前来尝鲜,日进票收万元,全部票收已超大光明。

  春节期间,影都的巨幕电影每天仅开4场,票价50元,片长不足1小时,但仍然成为观
赏热点。据介绍,前来观看巨幕电影的观众,大多是两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合家看片成为影市的新景观。有家长看完影片后说,现在过年吃饭走亲戚,小孩也不太喜欢,全家一起看场新式电影,既有天伦之乐,又让孩子开了眼界,因此成了上海过年的一大内容。浦东的新世纪影城长假期间的票收拉出长红。据负责宣传的赵先生介绍,影城一周的票收比平时翻了一番,平均上座率8成以上,特别是低价场更是引来全家看片热潮。采访中,院线和影院人士还告诉记者,尽管猴年影市出现可喜现象,但是在全市总票房上仍不及羊年。当观众在年节看片需求再次增强,看电影有可能成为长假消费的主要节目时,电影的创作、发行和放映应当跟上这样的形势。

  节目丰盛“新菜”匮乏

  本报讯(记者伍斌端木复)春节舞台相当兴旺。据统计,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属16家文艺院团,1月19日至30日的演出达57场,加上越剧院和沪剧院等演出,平均一天就有6场演出同时进行。上芭在大剧院连演6场,平均上座率达八成,票房突破200万元;东方青春舞蹈团的《野斑马》票收也超80万元,它们成为春节演出市场票房最火的两台“上海制造”的节目。

  春节舞台节目虽然琳琅满目,但一个老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就是为节日舞台度身定做的新创节目几乎没有。如果年年如此,难保观众不生厌。当年大剧院版《红楼梦》在演满三个春节后主动宣布“歇菜”,为的就是寄望于新作。今年出击上海市场的外省新作《依依山水情》靠创新,大卖80多万元票房,就抢走了不少风头。沪上院团如果老是没有主打的贺岁新作,难免会有硬做“无米之炊”的尴尬。但愿来年春节在讲求“丰盛”的同时,还能上几样“新菜”。

  展馆免费开放受欢迎

  本报讯(记者顾咪咪)春节长假,上海美术馆观众达2.1万多人,刘海粟美术馆的观众达1.2万,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向阳说:“节假日从来没有这样旺过。”

  春节前夕,上海美术馆和刘海粟美术馆打破常规,从初一至初七对观众免费开放,得到了市民的欢迎。初一一清早,就有不少人守候在上海美术馆的门口等开门。上海美术馆参观人数设计流量为3000人,春节期间,最多一天观众达4000多人。刘海粟美术馆地处虹桥,参观者本来不多,以往初一都是闭馆的。今年天天开门,观者络绎不绝。观众说:“过节到美术馆来逛逛,既是休息又长见识。”

  免费开放,门票收入少了,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也辛苦了。但李向阳也算过这样一笔账,7天中,馆内商场的营业额上升了许多,每天可达八九千元。最重要的是美术馆在上海市民心目中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让艺术迅速走进观众的最好方式。上海美术馆是个差额补贴单位,目前他们正在与有关部门商量,能不能经常性地免费开放,让文化设施更好地为市民提供公益服务。刘海粟美术馆也在酝酿全年对学生免费开放。

  书城一天销售额82.6万

  本报讯(记者张咏华)春节寒冷的天气没有阻挡住人们去往书店、购买新书的脚步,反而使逛书店买新书成为最受申城家庭青睐的活动之一。据上海书城统计,初一到初七的销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最高一天的销售额达到82.6万,客流量日均超过2万人次。

  当记者赶到书城时,看到电动扶梯上都站满了人,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场面正是春节书城的常景。春节书城中最常见的一幕,就是全家老少一起出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着孩子逛书店,各取所需,其乐融融。收获最大的往往还是孩子们,在1月22日———1月28日图书销售排行榜上,《星梦缘》、《爱的魔咒》、《8848》、《梦里花落知多少》、《窗边的小豆豆》等给青少年看的青春小说或儿童读物占据了前10位中的5位。此外《财富人生.Ⅱ》、《人性的弱点全集》、《水煮三国》等励志类财经类的图书也是榜上有名。到书店买书既为个人益智,也成为一家人共同的文化活动;甚至对有的家庭而言,它已经成为一项“年俗”。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 新闻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