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文娱坐家20040131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1月31日02:28 京华时报

  作者: 来源:山高水远 赵 婕五元利息

  大二那年寒假之前,我陷入了彻底的贫困之中。

  父母给的钱,本来是绰绰有余的,所以,不好意思再要父母寄钱。我一向花钱大手大脚,偶尔还对别人精打细算有点看不惯,因此也不好意思向同学借钱。当然,同寝室的丹丹
例外,她一向是我的债主,不过那段时间她也囊中羞涩,只剩下够自己回家的路费。

  还有好几天才放假,我的钱却只够付一天的伙食了。丹丹是我最好的朋友,对我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排队买午饭时,她对我说:“不要假装看不见今天有你最喜欢吃的菜。我的路费,可以先给你这几天吃饭,让我们一起花完最后一元钱。”

  晚饭时候,丹丹请我去稻香村吃香辣面,一边吃饭,一边和我商量道:“不如我们去找老板娘借路费。”我觉得不可思议,虽说我们是这里的常客,借钱毕竟唐突。但实在走投无路,我也十分感激丹丹竟然有这个思路。

  丹丹说:“我们给老板娘讲清楚,钱,因为额外开支用完了,家里寄钱来不及;还有,我们保证一开学就还,而且加百分之五十的利息———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回宿舍拿东西来暂时抵押。”

  老板娘没要什么抵押,连学生证也不看,就爽快地借了十元钱给我们。新学期开学当天,我们就还给她十元本金,外加五元利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五元利息大概相当于她卖给我们二十碗香辣面的利润吧。

  很庆幸由于丹丹,我毫无尴尬就渡过了那个难关。其实,那件事情,只是一个象征或者说只是一个开始。后来,当我刚工作就生病的时候,丹丹把她今生第一个存折上的第一个五百元钱借给了我;十年后,我生孩子的时候,丹丹放弃了她生意旺季的10天,千里迢迢到北京,陪伴我克服生育恐惧,度过做母亲这“万事开头难”的时间。她给孩子准备的衣服一直够穿到两岁。

  在漫长的一生中,人会碰上各种各样的境况,但有了丹丹这样的朋友,仿佛跳高有了撑杆,过河有了小舟。终我一生,对于丹丹,我也愿意像她做我的朋友一样,做她的好友。域外杂记杜海玲家政科的女生们

  在日本打的第一份工,是在一个叫Dennys的西餐厅。在日本这类有多家连锁店的西餐厅被称为家庭餐厅,价格不贵,饭菜水准属中档,而且允许小孩吵闹。我是留学生,拿的是学生工资,比普通打工者低,一小时工资是550日元,相当于这个餐厅里一盘肉酱意大利粉的价钱。

  白天在餐厅里忙碌的是打零工的主妇们,她们要回去接小孩,3点走。我便是从放学后的下午3点开始,和我一班的也多是学生,来自餐厅附近的一所女子大学,那大学似乎很有些年头了,主要课程是家政———合理安排家务的干活。我问上课学什么,她们告诉我“被服”,即掌握各种布料的特点,干洗还是湿洗,衣服沾了墨汁菜汤后怎么洗,还有简单的裁剪缝纫。总之,就是为婚姻生活做准备。我印象中女大学生应该代表的知识智慧,在家政科女生身上实在看不到多少。就为这点事儿上大学?我得承认当时心里是有些狐疑甚至鄙夷的。

  但我渐渐喜欢上她们。她们十分友善,几乎是朴实。其中不少人是从东京以外的乡村,跑到这家在贤妻良母教育上颇有名气的女子大学来,住学生宿舍,父母支援学费,她们自己打工的钱用来吃饭零用。上大学,而且学的是在日本被称为“新娘课程”的家政科,就是为了毕业后,找个公司当两年写字楼小姐,端茶递水,影印,打字,然后在公司里物色男人,好好嫁掉,安分过一生。

  平稳嫁人是她们的最终目的,但此刻青春却是鲜嫩的,她们年轻活泼,做事认真,端盘子擦桌子手脚利索,全都是未来好妻子的架势。

  而日本人确实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眼看着店长走了,我依照习惯思维,想这该是聊天偷懒的好时候了。结果我左顾右盼,她们全都在埋首苦干,没有客人可以招呼,也要将桌上酱油瓶子仔细擦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也学得提高了觉悟,认为工作时间偷懒是可耻的。

  不偷懒,不意味着不偷吃。这餐厅奶酪蛋糕十分美味,它勾引我和几个活泼的女生躲在冷冻库里吃———这是最安全的地方,店长绝对不会想到我们在冷冻库里盘点库存蛋糕等食品时,冻得哆哆嗦嗦地偷吃。要声明的是,这事儿我们干得不多,也就四五次,并且几个女孩同盟的情景,成为至今打工生涯快乐的记忆。钟情城市韩松落谁是最纯洁的人

  一个男人站在寒风中,双手举着一条白色的横幅,上面写着:“寻人:这纯洁、高尚、智慧、勇敢,拥有高贵灵魂、伟大思想,虽转瞬即逝,但无愧天地的人啊,你在哪里!?”他头颅微微扬起,紧闭双目,把自己包裹在棉鞋、皮手套和军大衣里。他也知道冷。

  他打着这条寻人的横幅,游走在大街小巷,已经许多天,这一天,他是站在我们这个城市最繁华的街道上的十字路口,气温,是零下十二度,空气污染指数是轻度。他站在街道上,寻找他的“最纯洁的人”,并被人围观。围观的人里,有人说,这个人肯定是受了精神刺激,这么冷的天,站在这里,是多么可怜。

  他自己肯定不这么看。报纸的记者闻风赶来,他侃侃而谈,思维清晰,有条有理:他是中学老师,知名大学哲学系毕业,他知道他的寻找多半是无望的,他的举动不过是象征,是“布道”,他要以此向世人宣告他的思想。他说,他所寻找的人,全世界恐怕也没有几个,而他自己,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之一。他还说,打着横幅寻人只是他的第一步。也许,下一次,他会换成灯笼,谁知道呢?

  在街道上打横幅的,多半是“失学少年家乡发大水爹妈久病在床请求帮助”,这样的横幅,记者和我们都是第一次见,于是,他的朋友也被找到,出现在报纸上。他们是这个中学老师在“入魔”之后所剩不多的几个朋友,他们非常痛心,非常悲哀,他们对他持续了几年的极端想法和行为早已忍无可忍,甚至为此动手打他。但是他照旧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不被人们理解,他还劝说已经怀孕的妻子把孩子做掉,好让他没有牵挂地去流浪。这一次,他对身边的人说,他是来城里看朋友,谁也没有想到,他终于疯了。他的朋友呼吁人们来帮助他。

  他疯不疯,着魔不着魔,谁管呢?这几天天气寒冷,运输困难,辣椒已经涨到五块钱一斤,买菜和卖菜的,给钱和找钱的,都恨恨的。春运期间,火车票也格外难买,据说队伍都已经从窗口排到了马路上。我边买菜边盘算着过年是不是该出去一趟,要走也只能大年初一走。

  纯洁,也要买菜,排队买火车票;不纯洁,也还是一样,甚至也许买菜能多讲几毛钱价,或者托熟人买到火车票。一般人如我,也只能跃跃欲试地,选择不纯洁。不惜说书不惜诗人去剑桥 神探留牛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的诗,在中国人心目中,造就了一座诗一般的大学城。剑桥幽雅出尘,一向颇具诗人风骨。举世闻名的诗人拜伦、邓恩、丁尼生均成长于此,浪漫派诗人渥兹华斯也曾在圣约翰学院当过学生。若撑着长篙船沿着剑河一路去到上游———所谓剑桥的“秘密花园”,仍有拜伦年少时经常裸泳的一个池塘。

  牛津固然也有雪莱这块金字招牌,却没有徐志摩的人间四月天。不过歇洛克·福尔摩斯是牛津毕业的,这位英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存在过,也从来没有消失过的人物在文学的另一领域,为牛津扳回一分。

  牛津也是大学城,和剑桥一样小桥流水长篙撑船,名来于“牛涉水过河”,固然有田园风光,却绝不风雅,且河流只在城外流淌,福荫不到城里。牛津石砌的建筑、紧邻学院的热闹大街,较为工业化的城区,甚至因为学院数量多而显得略为狭窄的校区,让尖房顶上的蓝色天空变得遥不可及,就连天堂也似乎显得遥远,使人更多地想琢磨人内心深处的问题。牛津经常出现的迷茫雾气更让人想起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是不是因为这些原因,让福尔摩斯只能毕业于牛津呢?

  无独有偶,古典推理小说三女杰之一的桃乐丝·赛尔斯,不仅自己是牛津的高材生,她笔下三位神探均与牛津相关:一个是土生土长的牛津人,另一个毕业于牛津,第三个呢,则是牛津的教授!

  侦探小说里,案发背景在牛津或周边的,则有鼎鼎大名的《俗丽之夜》、《玩具店不见了》、《去伍德斯托克的最后一班车》等。有一年还有人发现,英国推理协会的十个会员里,有八个住住得离牛津市中心不足十五英里,只有两位住在剑桥附近。

  “谋杀天后”阿加莎·克里斯蒂晚年离牛津稍远处的小镇上,最后的归宿也在这里。但她一定不会想到,她过世后二十年,小镇被划进了牛津郡的版图———到最后,她还是属于牛津。四海食趣许敏椒盐水果

  提到海口,除去阳光沙滩外最难以忘怀的还有热带水果。我第一次看见菠萝蜜的时候惊呆了:树上吊满了一个个沙袋样的东西,好像很多武林高手挂在那里暗暗较量,据说单个果子重几十斤,哪像什么水果,简直是头小猪。

  街上随处可见一些挑担的农村女子,常年穿塑料凉鞋,挑篮里多半装着时令水果,从最便宜的香蕉到最昂贵的山竹。生意一直不错,大家都坚信挑篮里的东西来自没有污染的农家果园。如果能遇到挑担的,我们一般都不会找水果贩子,哪怕价格相当,哪怕农村女子们带的小杆秤有可能缺斤短两。

  我素有“果子狸”之称,到了海口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每个月用于购买水果的开销比正经吃饭多出许多,因此与这些游走的挑担者有着比较多的接触。以至于我走在街上,偶尔会遇到相熟的农村女子,告诉我:今天的番石榴特别好,龙眼十分甜……

  最让我惊讶的是,她们卖水果的同时,会赠送一些椒盐,尤其是卖芒果和橘子:据说一切酸涩的东西蘸了椒盐都会香甜爽口。那椒盐多半装在一个旧矿泉水瓶里,浅灰色,掺着少许红色的辣椒粉。我无法想象咸和辣混着酸甜,吃下去会是什么味道,始终拒绝尝试。

  一次朋友从内地来,我带她去买海南特产的“美少女”黄瓤西瓜。一个“美少女”只拳头大小,线条圆顺,翠绿的瓜皮吹弹得破。因为听过我对海南的宣讲,朋友自作主张地问人家:有椒盐吗?卖瓜女子找个小塑料袋,倒了许多给她。

  回家后朋友迫不及待地蘸了椒盐吃西瓜,吃得汁水横溢,惨不忍睹,还边吃边喊:太美味了。

  她走之前,我和她去买椒盐,问遍所有超市,没有卖的。后来遇到一个挑担女,人家把整瓶椒盐送给她,不肯收钱。朋友十分感动,一会儿说海南人淳朴一会儿说椒盐好吃,末了不停地发誓以后要来海口养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 新闻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