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崔永元抨击《手机》揭示演艺圈三大现象(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15:17 金羊网-羊城晚报
  实在没有想到一直以软幽默见长的崔永元,竟然以“焦点访谈”般的尖锐,抨击《手机》。在冯小刚提倡“人要厚道”的时代背景下,以前一直“非常厚道”的小崔如此不厚道起来。通过崔永元所作出的异乎寻常的反击,我们看到了影视圈的几许真面目。

  电影只爱表现圈子现象

  崔永元揭开的《手机》花絮,绝对要比任何正二八经的宣传文字要详细、有趣得多。从中我们倒可以看到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是如何创作的,可以说冯小刚正是把圈子里的那么丁点大的事情,东拼西凑,从而不断克隆出冯式喜剧来。他的生活体验圈也就在以他肚脐为核心的几平方公里范围内,这直接造成了冯小刚电影不断地因循重复着自己。
在冯小刚的电影中,作家是最常出现的一个形象。总说冯小刚是王朔的影视界代言人,应该说有几分道理,王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可以说是一帮文学青年,所以后来王朔风格的集大成、冯小刚如日中天的代表作品《编辑部的故事》才会那么不偏不倚地选择了舞文弄墨的编辑部。

  从崔永元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冯小刚显然不愿意再像过去那样,把作家拿出来作为他的表现核心了,于是,向崔永元借用一下他的职业、经历及风格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了。在借用崔永元的职业外壳的同时,冯小刚也塞进了自己圈内人的生活际遇与人生经历,就这样急功近利地炮制了这样一个俗套陈旧的《手机》情节。可见圈子里的生活提供了电影的基础,正因为圈子太小,所以圈子现象在方便了取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不小心诱发兔子吃了窝边草的后患。

  影视圈只有互揭没有评论

  从崔永元对冯小刚创作内幕的揭露,可以看出目前的影视圈里只有互揭老底,而没有评论。试想一下,如果崔永元没有被影射,那么他肯定是高高挂起,绝对不肯对自己哥们的缺点说一句话。但现在被伤害了,所以在记者的挑拨下,也来揭露对方的伤疤了。

  现在有一个怪现象,一部艺术作品出现,要么是哥们姐们出场,互相吹捧,肉麻当有趣,要么圈内人揭底,互相贬损,极尽下流污秽之能事,而中性的客观的就事论事的评论,却是一丁点儿也没有。层出不穷的丑闻、内幕代替了理性的对艺术的评论,酷热与冰冷的两种对立的态度,交善与交恶的眨眼间的转换,轮番作用于中国影视,极大地伤害了中国艺术圈的创作环境。试想一下,被性丑闻轮番包裹着的黄健中还有什么
精力去从事艺术创作?被儿子打人事件牵动精力的张国立也报道出心脏病发作的疲惫之态。大量的非讨论艺术本身的恶评,代替了理性的探讨,所以中国影视作品的反馈信息中听不到鞭辟入里的评价,能听到的都是交恶后非要置对方于死地的乌眼鸡般的撒手锏。

  起哄现象阻碍媒体冷静的评论

  既然正当的理性的影视评论缺位,那么娱记们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影视中人私生活的挖掘上,一有风吹草动,娱记们就嗅觉灵敏地一拥而上,像观看西班牙斗牛比赛似的,你围住斗牛士,他围住蛮牛,在后边煽风点火,今天把斗牛士的话挖一段公布出来,明天把蛮牛的回应播放出来,然后,让双方眼睛发红,不断升级,拼个你死我活。就说这一次与崔永元对话的何东,前一阵子全力声讨冯小刚,冯小刚也写文挖苦了他一下,何东在《中国文化报》还专门还击冯小刚,这次,何东专门采访崔永元,竭力把这匹老牛哄抬得怒发冲冠,倾洒出这一篇战斗檄文。于是报纸热闹了,娱乐圈又有新闻了,战火又升级了,但中国影视创作有进步了吗?没有,只是非关创作的意气用事。我们需要冷静的就事论事的评论,而不是其它因素干扰着一部艺术作品的观看解读,这一点不能不让我们引以为戒。

  图:从《编辑部的故事》到《手机》,冯小刚的影视作品一直为观众关注

  (夏天/编制)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