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悄悄开的“木兰花”还有点儿嫩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08日04:49 北京晨报

  一台由国内青年作曲家郝维亚创作、中国歌剧舞剧院制作推出的音乐剧《花木兰》已连续三天在位于西长安街南侧的蓝天剧院悄悄上演。作为文化部直属的头牌院团之一的中国歌剧舞剧院,拥有在歌唱和舞蹈两方面强大的演出阵容,推出音乐剧《花木兰》也蓄谋已久。

  近年来,受百老汇音乐剧的巨大影响,中国的音乐人一直都憋足了劲在酝酿着本土音乐剧的“诞生”,但陆续创作上演的几部均不成功,甚至很难被认可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
剧”,前天,一批业内专家学者和几百位歌剧舞剧院的退休老艺术家被邀请作第一批观众,而文化部的一位副部长的亲临,也显示出了主管部门对新的舞台形式探索的关注。

  乐曲:琅琅上口

  “木兰从军”的故事源于乐府中仅三百余字的《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音乐剧《花木兰》在故事情节上将诗句中内容近乎真空的战场,赋予了更多的故事,比如,增加了一个如影随形的情人,以及敌方公主为复仇比武招亲的故事。据编剧邱玉璞介绍,这是《木兰词》中惟一留给他们可以施展的空间。郝维亚的音乐旋律给人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他的主题曲旋律优美抒情,琅琅上口,并且非常符合欧美音乐剧的规则,随着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当戏剧结束的时候观众都能够随声哼唱附和。从中我们能够看得出作曲家在国产音乐剧探索上的艺术追求。

  唱词:功夫欠佳

  对此剧,主办方没有在第一时间广为宣扬并推向市场,显然对第一版没有十足的自信。给人印象深刻的问题之一是剧本在文学水平上的贫乏。相比之于每一幕开始时合唱队演唱《木兰诗》的精炼工整、字字玑珠、韵脚明晰,剧本唱词显得冗长笨拙内容空洞,随意化和口语化。一位观众表示,“对于一个千古文学的典范来说,这样不在一个档次上的文字演绎实在难以匹配。而这样的文字唱本对于作曲家来讲,其创作难度也相应地增加了很多。”另外一位观众对作曲家的音乐表达方式也有自己的看法,“《花木兰》的唱段几乎全部是优美抒情的主题旋律,却未表现出她在战场上紧张刺激强悍的音乐张力。三幕‘比武招亲’竟然全部变成了话剧,而在许多歌唱家的眼中,这一段戏恰恰应该是歌唱的强项,有充分的音乐创作空间。”

  舞蹈:画蛇添足

  “歌伴舞”一直是国内舞台晚会上的时尚,但是在音乐剧中如果不能够完全把舞蹈融入戏剧,那它就是多余的。有观众认为舞蹈的比重实在太大了,在一些要求宁静的场面里竟然用群舞充满了舞台,“对情境是一种破坏”。这部音乐剧另一个难以理解的地方是歌唱演员的声音类型极不统一,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并存,在听觉上难以适应。有专家说,在欧美无论你是哪一种唱法,进入音乐剧剧班,都会有教练把演员的声音统一训练成这部音乐剧需求的类型,而这些条件在国内还根本不具备。

  有消息说,今年《猫》要来北京,《音乐之声》和《西贡小姐》也有可能登陆北京,《歌剧魅影》要开唱上海大剧院,而且都是在一地连演数十场才构成市场运作。周末的首演我们看到了《花木兰》在国产音乐剧上可喜的探索,但稚嫩的身躯显然还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晨报记者李澄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