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十万故宫南迁国宝留在南京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08:57 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作为今年央视的开篇大戏,20集电视连续剧《国宝》昨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的黄金时间播出。这部讲述抗战时期故宫珍贵文物南迁故事的电视剧曾经来宁取景拍摄,可谓和南京颇有渊源。而少有人知道的是,《国宝》中的“主人公”——故宫南迁文物曾三过南京,其中的一部分后来还留在了南京,成为了南京博物院的藏品。日前,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研究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为记者讲述了故宫南迁国宝的流离过程、故宫国宝和南京的不解之缘。

颠沛流离百万国宝三过南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迅速沦陷。为了不让故宫的明清两代皇家文物沦入日本人手中,当时的国民政府制定了周密的抢运故宫文物计划。经过一年的挑选,近百万件故宫文物被装进了13427只箱子,从1933年2月开始运出北京(时称北平)。在故宫工作人员和军队的严密护卫下,这批文物首先由两列火车运到浦口,后来因为南京没有地方存放,又由水路运往上海,存放了四年。1936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朝天宫设立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同年底,有著名设计师童寯主持的朝天宫库房扩建工作完成后,故宫南迁文物再度运到南京。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军逼近南京,刚安顿好的故宫文物再度踏上迁徙之路,往四川、贵州地区转移。故宫工作人员分为三队,分别走贵州、重庆、西安三条路线,将百万文物安全送到了乐山、峨嵋、安顺等偏远地区,在那里一直保藏到了抗战结束。电视剧《国宝》讲述的就是这一故宫文物历时十余年的南迁过程。故宫南迁文物历尽坎坷凶险,在徐州、郑州曾遇敌机轰炸,在峨嵋遭遇大火,但都化险为夷,南迁文物没有丢失和损坏,在炮火和硝烟中保存了下来,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2211箱文物留在南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藏在川贵大后方的故宫南迁文物又被陆续运回南京,寄存在朝天宫,但是不久内战的爆发又阻隔了故宫文物“回家”的道路。1948年,国民党的败局已定,在即将撤离大陆之前,蒋介石授意将在南京的故宫文物取其精华运往台湾。经过文物专家翁文灏等人的挑选,13000多箱故宫文物中最有价值的2972箱被运往台湾,以这批去台文物为主,成立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虽然去台文物只占四分之一,但却是这批文物中的精品,其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西周晚期毛公鼎都是故宫藏品中的顶级珍品。

1949年以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撤消,代之以南京办事处。滞留在南京的余下的一万多箱故宫南迁文物开始陆续运回北京,但“文革”开始后,故宫在宁的工作人员撤回北京,运送文物北返的工作也就此结束。没有运走的2211箱文物就留在了南京朝天宫库房,由南京博物院保管。

说价值连城毫不为过

据记者了解,目前留在南京的2211箱文物共计有近10万件,其中以明清官窑瓷器为主,多数是清代皇家日常使用的器皿。另外有铜佛像1332件,御笔135件,清朝皇室历代祖先牌位74件。南京的一位文物专家告诉记者,这批瓷器多数是皇宫中使用的茶碗、花瓶一类的“实用器”,虽然总体价值无法和故宫南迁文物中运到北京、台北的那批文物相比,但由于件件是官窑瓷器,“流传有序、著录有真”,这批文物的价值还是难以估量的,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金陵晚报记者于峰

(编辑 云翔)
【相关报道】
(02-11 08:57)
(02-11 08:57)
(02-1108:57)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