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宝贝”太前卫 观众看不懂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07:51 重庆商报

  昨日,从拍摄起就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恋爱中的宝贝》,终于在全国正式掀开神秘面纱。山城观众更是早在10日就享受了全国最早看片的机会。虽然每位观众各自体验不同,但对该影片的评价却几乎出奇的一致——看不懂!

  面对山城影迷诸多尖锐问题,正在上海宣传《宝贝》的导演李少红,昨日凌晨2点半与本报记者电话长谈近一小时。对山城观众针对“宝贝”的“责难”进行了认真耐心的解答—

  不要因为看过一遍就下结论

  记者(以下简称记):昨天是“宝贝”在重庆上映第一天,不少观众走进影院,但我在几家影城调查,有90%以上的人都说看不懂,他们的意见如此一致让我也很吃惊。莫非艺术和商业真的不能合二为一?

  李少红(以下简称李):(有点诧异,顿了30秒)我当然不是惟一的标准,不能要求观众的想法都和我一致。电影这个东西要投入,用心去看、去关注。再看几遍感受会不一样,不要因为只草草看一遍就下结论。而且这片子并非不商业,节奏很快,很刺激,我对它充满了信心。

  记:观众认为影片太意识流了,不连贯、故事性不强,也不完整,甚至很难自圆其说?

  李:这片子不算完全意识流呀?没有特别前卫。其实大家要走出看情节的模式和习惯。电影艺术真是没有框架的,你们不要带着固有的经验和欣赏习惯去审视这部影片。经验往往会束缚了大家的领悟力和感受力。更不要因为自己的经验用不上时就一味地排斥。也许影片太新了,让大家感到意外、惊讶,而这种意外又让大家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和领悟力吧。

  “宝贝”不是一个人

  记:你一直强调影片拍摄的是70年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但现实生活中的不少同龄人在看片后却称,在片中根本就找不到共鸣,也认为不能代表他们的精神状态?

  李:片子里面反映的生活不都是你们经历过的吗?比如房屋的拆迁对内心带来的不安全感,小孩子会关心自己究竟是从哪来的,“宝贝”的成长经历应该是你们大家都有过的经历呀?我问过的人中有80%都有“宝贝”的这些感受和经历,对你们来讲应该不会陌生吧?

  记:可他们都说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没有与“宝贝”有同样精神状态的人……

  李:(笑)”宝贝”她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她代表的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你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与她一样的情绪和体验,或者是遭遇,不能去现实生活中找具象的人。

  爱情不是被电倒之后就万事大吉

  记:这是一部讲述爱情的影片,可有观众认为从中根本看不到爱情。甚至感到残酷,有人看后表示对爱情失去兴趣。

  李:(无奈)我想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不掺杂质的爱情。爱情真的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简单追求快乐就行,而是一种精神体验。爱情来的时候不是两个人擦一下火花就结束了,也不是被电倒之后就万事大吉,什么矛盾都没有了。《宝贝》涵盖了爱情的全过程,每一个恋爱中的人都能从这部影片中找到共鸣,找到自己有过的感受和经历,它怎么不是爱情片呢?怎么会看不到爱情呢?那真的说明大家根本就没有用心去看。

  “宝贝”是想像出来的完美天使

  记:有些观众说这是一部恐怖片,多看几次要发疯,音乐也如此鬼魅?

  李:那倒无所谓。

  记:可能就是因为结尾太让人震惊了。很多人认为“宝贝”幼年的经历不足以对她造成那么大的伤害?

  李:其实每个人的心灵里都有残缺的部分,爱情也是这样。这个结尾不是悲剧,也不是绝望,而是宝贝在用一个生命换取爱情的纯粹,换取一个信念。而“宝贝”的死也让她的男友刘志受到了震惊,让他重新检阅自己的灵魂。也许“宝贝”根本不存在,她只是刘志与自己灵魂对话时想象出来的完美的爱情天使。

  让大家在情人节看到爱情的全过程

  记:不少观众反映,像《宝贝》这样的影片他们也不是不能接受,是因为把它放在了情人节档期,破坏了“情人”们浪漫的情怀?

  李:我不认为情人节就是为了大家一团和气,营造开心愉快的氛围。用心良苦营造的东西有几分是真实的呢?大家真的缺乏与生活进行对话。并不是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就是假的,甚至有的人是连自己都不认识、感到陌生了。如果大家能在情人节那天看到爱情的全过程,体验、领悟到爱情的真谛,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情人节。

  这是我个人病态吗?

  记:有观众认为从影片中感受到了强烈的病态倾向?

  李:我们的影片一点都不病态呀!把这种东西当作病态不太对头吧?

  记:大家都说演员演得很棒?

  李:那是说我病态吗?我很正常啊!(此时少红导演有些急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理解。这个也算病态?这是我个人病态吗?封建社会难道不是病态的吗?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没有问题吗?我只是真实地再现我们的生活状态,如果这都是病态的话,大家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了。我就是要竖一面镜子,不管大家愿不愿意接受,我就是要让你们了解到我们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

  最后李少红表示,自己很高兴能通过本报与重庆的电影观众进行交流,也能清晰地表达自己拍摄《宝贝》一片的观念和意图,这对她来说实在是一件特别高兴的事儿。

  记者汪阳 摄影 李化(来源:重庆商报)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