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小波已死,天下太平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15日01:32 时代商报

  王小波1997年4月份的第一次死亡,仅具有这一意义:后来者对他的谋杀,以及因此导致的王小波第二次死亡成为可能。

  2000年,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有趣的小说家的火热追捧还刚刚起步,飞马以一篇《灰锡时代》超越当时备受瞩目的《悟空传》拿下大奖。这个小说,内容基本模拟王小波一篇未发表的小说《2010》。作者惟恐学王小波不肖,甚至连起名都一意模仿王小波作品集“黄
金”“白银”“青铜”“黑铁”的序列。这时,王小波热还刚刚起步,不免有网友大呼不公平。3年之后再看这个奖励,隐约可以看出,从某种角度上说,《灰锡时代》的加冕为日后“王小波门下走狗”的大行其道奠定了基础。

  2002年以来,中文互联网上,以“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作者迅速成为网络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胡坚以《愤青时代》叩打北大校门未果,又将这一力量扩张到网络之外。这个联盟及其成员纷纷投入出版社的怀抱,在网络文学平面化的大潮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这又起到了为王小波热煽风点火的作用。一时间,愤青上网写作,开笔必定“王小波体”。《我的秃头老师》是这一个系列中最新出版的作品之一。

  创作特点决定了王小波被大量拷贝的命运。

  王小波的小说,整体上呈现一种狂欢性格,如果说小说创作本身就是一次狂欢的话,那么,由于其不羁的性格以及对自由的热爱,王小波将创作的狂欢放到了阅读的放大镜下。网络也是一次狂欢:一个大活人,吃饱喝足了,蹲在凳子上冲着面前的破显示器怒发冲冠,想像着自己成了英雄或者文豪。没有网络的时候,也许这些人只能帮街道大妈写黑板报,或者在班级油印的黄色小开本不定期刊物上发泄自己的文学理想。2001年以后,他们终于可以借着在互联网的狂欢里撒泼打滚的时候,捎带着履行自己的写作狂欢任务了。两次狂欢叠加,加倍的效果和王小波小说中的狂欢性格一拍即合,如漆似胶。

  王体小说的拥趸们未必理解这些。他们热爱的不是王小波的小说。他们更热爱喧闹。王小波的兄长王小平评价《2010》,在这个寓言世界里,观念没有填充形式。模仿者们未必了解“《1984》体”政治寓言的孱弱。王体小说中稍具形制的几篇如《灰锡时代》、《流氓的歌舞》、《魏晋时代》都无法将触角伸入现实生活血滋呼拉的滚烫潮流。用孟版《无政府主义者》的台词,王体小说无非就是“现实主义功力不够”而走上的终南捷径。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