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李少红:《宝贝》需要安静地去理解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15日08:58 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新闻索引 著名导演李少红前天率电影《恋爱中的宝贝》主创人员风尘仆仆地来宁与观众见面。在记者见面会上,她因不屑“安全套”等与影片无关的提问而提前退场,导致见面会尴尬收场。当晚,她在下榻的酒店与南京日报记者就《宝贝》的相关问题深入地作了交流,坦诚地表示了自己的观点。

  我不回避的问题:影像的叙述方式变化,使《宝贝》注定会成为有争议的电影

  李少红的影视作品总给人以非常唯美的印象,无论是《红粉世家》、《橘子红了》、《大明宫词》,还是《宝贝》,都显现着她刻意追求流畅的节奏、精致的画面、跳跃的色彩和充满变数的造型的意识。李少红说:“我相信很多观众在看这部作品时,会觉得《宝贝》的很多画面都在说话,颜色、光线、造型都在说话。的确,这部戏还是延续了我以往的唯美艺术风格。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纯粹地说故事的导演,不追求以情节取胜的套路。我喜欢那种变幻无穷、充满诗意的影像叙述方式,这种手法在《宝贝》中发挥到了极致。”

  影像的叙述方式变化,显然不合常规,观众都能接受吗?李少红说:“不可能都接受,因而《宝贝》注定会成为一部有争议的电影。对一个导演来说,我不惧怕这种争议,就像我启用新人出演该片,也不畏惧失败一样。我以这种方式来拍《宝贝》,我有我的理解,今天的年轻人在崇尚爱情时往往会迷失方向,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只要理解了《宝贝》的故事,就是一次和自己精神的对话。我觉得观众看到‘宝贝’这个人物,兴许还会想到隔壁邻居家的女孩儿,想到自己初恋的女生,唤醒他们对甜蜜的回味,摆脱现实的迷茫。”

  我想强调的问题:《宝贝》需要观众安静地去理解,沉下心来去感受

  《宝贝》画面朦胧,演员的脸部在光影中若隐若现,影片中的魔幻气息,让李少红在上海、成都、杭州等地作宣传时听到了不少批评的声音。李少红说:“《宝贝》的叙事非常简单,简单到男主人公在自己的婚姻危机之后与‘宝贝’双双陷入爱的世界。但仅仅依靠这条线,影片的叙事结构和叙事张力都是不够的。所以,片子里还有其他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是需要观众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慢慢辨认理解的。像《宝贝》这样的电影,不是一看就什么都明白的作品,需要观众安静地去理解,沉下心来去感受。”

  李少红昨来宁之前,已经听到了诸多观众对该片的反映,有些观众被导演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调动得晕头转向。对此,李少红并不否认,她认为,任何一个导演在尝试一种新的电影样式时,都不免会有“阵痛”的感觉,观众在看《宝贝》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与其共同经历这种感觉的过程。当这种感觉过去了,就会理解这种电影样式,会觉得约定俗成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最好的。

  我要直言的问题:你可以不喜欢《宝贝》,看片时睡大觉;但你不能瞎搅和

  《宝贝》在一些城市上映,出现了褒贬不一的现象,李少红认为这很正常。李少红说:“我们和观众一起看《宝贝》时,也看到有观众看了一半就走的,甚至还有看着看着睡着了的。这么一部很诗意的电影,节奏快,视觉上有点蒙,出现上面说到的情况都不足为奇。有的人是冲着所谓‘裸戏’来的,总看不到,就放弃了;还有的人心理不健康,刻意炒作与影片毫无关联的‘安全套’;但也有的人看了一遍没明白,又看了一遍就理解了。”

  李少红认为,电影是一种需要专注地去感受的艺术,不同于电视剧。现在的一些电影作品,在把生活简单化的同时,也把思想隐藏起来了,商业到一个很低的层次,只是考虑到让你受一下刺激,糊里糊涂地乐一下就完了。《宝贝》始终在表现人物精神化的实质上进行着不懈努力,大家去看了,就会有所感悟。一部解读爱情的作品,可以是浪漫、激情的,有时也可能是沉重、分裂,抑或是难以想象的。李少红说:“对《宝贝》大家有很多的想象和期待,这种心态很正常。而让我遗憾的是,有的人采访我时嘴里说的都是好,可一转脸写出的文章全是伤人的话,特虚伪。你不喜欢这部作品,可以看片时睡大觉,也可以直白地告诉我,我有这个承受能力。但你不能存心这么瞎搅和呀!”南京日报记者 梁平

  (编辑 爱玲)

  网站地图 浏览帮助 广告发布 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报业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