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龙应台很孤独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08:0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著名作家龙应台近期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作了一次题为《全球化了我在哪里?》的讲演,并在会场回答了听众们的诸多提问。透过她的回应,你可看到那个“凶悍龙应台”的另一面———

  ·关注点:

  ·缘何孤独?·龙应台居家的一面·反感过洋节

  过洋节:有个刻薄比喻

  问:在北京,好多人过“圣诞节”,不过春节了,你怎么看?

  龙:看到别人的热闹而模仿,可是别人在热闹下面有别的东西———譬如信仰,却看不到。他们也许在晚上8点到12点之间跳舞狂欢,可是你没看到他们12点准时到教堂去做弥撒了,或者前一个晚上和家人围炉读圣经。当我们移植西方文化时,往往移过来表面形式,但移不过来形式下的内涵。譬如也有人赶时髦过“感恩节”,学美国人吃火鸡、番瓜什么的。可是那完全是美国人的感恩节,美国人过感恩节跟他们开垦北美洲的历史有关。最莫名其妙的是2月14号的“情人节”,所谓Valentine’sDay;有谁知道Valentine是谁、这是个什么节呢?中国人要过情人节,为什么不过七夕呢?有牛郎织女的神话,又有自己读得懂的浪漫诗词。我有一个稍嫌刻薄的比喻,这仿佛是你把别人家的牌位引到家里来,然后上香、鞠躬,行礼如仪,但是你不知道拜的是谁,为何而拜。

  教子:从小就跟他们讲汉语

  问:您有两个“全球化”的孩子。您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龙:我尽量不让中国文化变成一种压力。他们虽然生在德国,长在德国,但孩子们从出生落地我就跟他们讲汉语,有意地不夹杂英文或德语,我跟他们讲丹麦的故事、德国的童话之外,也讲《三国演义》、《水浒传》、《儿女英雄传》等等,所以他们中文讲得相当好,虽然没机会认字。

  变化:龙应台也很温柔

  问:写《野火集》到现在差不多近20年了,今天的龙应台对比昨天的龙应台,有什么变化?

  龙:大陆读者因为很少见到我本人,所以今天见到了,会以为眼前这个“温柔的龙应台”和“野火时代”那个“凶悍的龙应台”如此不同,这是时间因素。事实不是这样的。你若是在18年前见到“野火”的作者,你会发现她就是一个“温柔”的人。我带孩子很耐心,我对长辈很尊重,对小辈很爱护,对父母很孝顺,对朋友很多情……是因为我认为做人和做事不一样。写文章是做事,做事需要专业,讲究六亲不认的正直,一丝不苟的认真,疾恶如仇的是非明辨;做人,我相信的是“温良谦恭让”,文章里的剑拔弩张不是我的“处人”哲学。所以不是时间使我改变,而是作者的为人气质和她的文章风格本来就不一样。人是非常复杂多面的东西。别忘了,在写《野火集》的同时我也在写《孩子,你慢慢来》。

  51岁感言:孤独是本质

  问:接触您可以说是从您写的一段话开始的:“我在生命中等候,不知在等候什么。同时我又在急忙追赶,不知在追赶什么……”

  龙:对人生的这种迷茫的感觉,不止是一个大学生会有,我今年51岁,我也有,而且常常有。屈原写《天问》时几岁?《天问》所表达的不是一个巨大的茫然和孤独吗?人生的孤独感是无时无刻不在的,不管你的存在与现实的关系如何的紧密,越是能思考的人,越是对孤独敏锐。或者说,孤独其实才是生命的本质。我只能说,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前面的路怎

  么走,因为我觉得,在人生这条河上,每个人都得“摸着石子过河”。北京现代文学馆提供

  龙应台,祖籍湖南,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其《野火集》多次再版,被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6年旅居瑞士,专心育儿,并在海德堡大学任教。1996年以后不断在欧洲报刊发表作品,向欧洲呈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在欧洲、大陆、中国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是一个罕见的档案。现定居德国法兰克福,其杂文以澎湃的激情、咄咄逼人的道德勇气,表现出不寻常的智慧。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